批驳的意思、批驳的详细解释
批驳的解释
(1) [refute;criticize]∶批判驳斥
批驳反动言论
(2) [rebut]∶旧指书面驳回下级的书面报告或请求
详细解释
(1).批评驳斥。 明 张居正 《答蓟镇巡抚言优假将官书》:“如以僕言为非者,幸直赐批驳,以为后来用人之鉴。” 清 顾炎武 《与陆桴亭札》:“近刻《日知録》八卷,特付 东堂 邮呈,专祈指示。其有不合者,望一一为之批驳。”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十章:“ 徐胜 有些气,涨红了面孔批驳她说:‘你还在耍阴谋,装样子,呸!’”
(2).上级对下级书面呈请事项作否定的批示。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政条》:“今上司不允下议,号称批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会审官因为他告的是个道臺,又且事隔多年,便批驳了不准。”
词语分解
- 批的解释 批 ī 用手掌打:批颊(打嘴巴)。 刮:批凿。 口头或用文字判定是非、优劣、可否:批准。批示。批复。批语。批阅。批判。眉批(写在书页天头上的批语)。 大量:批购。批销。 量词,用于大宗的货物或数量众多
- 驳的解释 驳 (駁) ó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驳。驳斥。驳倒(僶 )。反驳。驳论。驳议。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驳。驳杂。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驳运。驳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专业解析
“批驳”是一个汉语动词,其核心含义是指对错误的观点、意见或文件等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反驳,并予以否定或驳回。它强调一种带有审查、评判性质的否定行为,通常由具有权威或审查职责的一方做出。
以下从词典释义、构成分析和应用场景进行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
- 批判并驳斥: 指对认为不正确或不合理的言论、意见、理论、申请、文件等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反驳和否定。例如:“他撰文批驳了这种错误思潮。” “上级部门批驳了这份不合理的申请。”
- 驳回(申请、文件等): 特指上级机关或权威部门对下级提交的报告、申请、呈文等,经过审查后认为不符合要求或规定,不予批准或采纳,并将其退回。这是“批驳”在法律、行政等正式文书处理中的常见用法。例如:“法院批驳了原告的上诉请求。” “该提案被委员会批驳。”
-
词语构成分析:
- “批驳”是一个由两个近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
- 批: 本义指用手打,引申为评判、批判、批示(写下意见)。在这里主要表示“批判、评判、审查”之意。
- 驳: 本义指马毛色不纯,引申为混杂、不一致,进而指辩驳、反驳、否定。在这里主要表示“反驳、否定、不采纳”之意。
- 两个字组合起来,“批”在前,强调审查、评判的过程;“驳”在后,强调审查后得出的否定性结论和行动。因此,“批驳”比单纯的“反驳”或“批判”更强调在审查、分析基础上的正式否定。
-
应用场景:
- 学术争论: 在学术讨论中,对他人提出的错误观点或论据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和反驳。例如:“这位学者在论文中批驳了前人的某些结论。”
- 思想交锋: 对错误的思潮、理论或言论进行批判和驳斥。例如:“媒体发表社论批驳了这种歪曲历史的言论。”
- 法律程序: 法院对当事人(尤其是上诉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理由或证据不予采纳,驳回其请求。例如:“最高法院最终批驳了再审申请。”
- 行政管理: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提交的请示、报告、申请等,经审查后认为理由不充分、依据不足或不符合规定,予以驳回。例如:“该项目的预算申请被财政部门批驳。”
- 公文处理: 历史上(如清代)上级官员对下级呈报的公文(如奏折)进行审阅后,认为有问题而驳回。现代公文处理中较少直接用“批驳”,但“驳回”的含义仍然存在。
“批驳”是一个正式且带有权威色彩的动词,它结合了“批判审查”和“反驳驳回”两层意思,主要用于指对错误观点、言论进行理论上的反驳,或对申请、文件等进行审查后的正式否决。
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 该书作为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批驳”的释义具有标准性和权威性。其定义通常简洁明了,指明“批评驳斥”或“驳回(别人的请求或意见)”。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1986-1994).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这部大型历时性语文词典会提供更详尽的释义、古汉语用例(如清代奏折批驳制度)和词源分析,有助于理解“批”与“驳”两个语素的本义及结合后的含义演变。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相关专著与论文:
- 研究汉语构词法、近义词辨析的学术著作或论文会深入分析“批驳”与“反驳”、“批判”、“驳回”等词语在语义侧重、使用场合和语体色彩上的细微差别。例如,符淮青的《词义的分析和描写》等著作可能涉及此类分析。
- 法律文书及政府公文范例:
- 在法律判决书、行政复议决定书或政府部门的批复文件中,可以看到“批驳”(或更常用的“驳回”)一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运用,理解其作为正式术语的含义。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或裁判文书网上的公开文书。
- 权威媒体评论文章:
- 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媒体的评论员文章或理论文章中,常能看到对错误思潮、观点进行“批驳”的实例,体现了该词在思想理论领域的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批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ī bó,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
现代常用义
指对错误言论或行为进行批判和驳斥,强调通过逻辑分析否定对方的观点。例如:
- “他的自由论受到了批驳”。
- 这一用法常见于学术讨论、社会评论等场景,需结合具体论据展开反驳。
-
旧时特定用法
在历史语境中,特指上级对下级书面请求的否定性批示,即“驳回”。例如:
二、用法与示例
三、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正式语境,需注意区分现代与历史用法的差异。如需更完整释义,可查阅《汉语辞海》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背恩背旮旯儿不躐等参股杈杆儿禅德茶汤壶澄省充填鉏鹤丛薄大一会登带电磁灶點召东山屐迩遥法定贩鲜夫夫富贵骄人福寿顾惠葭蕟酱物剑外旧踪绝不护短匡戾捞采遴委柳户花门流水不腐流御銮驾猛扑木直中绳囊吞盘节漂啮凭轼结辙拑口浅颦樵树滊鑪轻言细语企羡入户桑林祷伤愤赏恋善后借款合同闪目生动省甲诗价随牒天游统天五笔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