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馮友蘭的意思、馮友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馮友蘭的解釋

馮友蘭(1895-1990) : 中國哲學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曾留學美國,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建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長期從事哲學和中國哲學史研究。在40年代著有《新理學》等書,很有影響。著作還有《中國哲學史》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馮友蘭(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是中國現代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哲學史家之一。其姓名在漢語詞典中可作如下專業解析:

一、生平與學術定位 字芝生,河南南陽人,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後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作為新理學體系創立者,他系統重構儒家思想與中國哲學史框架,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為"20世紀中國哲學學科奠基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官網)。

二、核心學術體系 提出"四境界說"——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将傳統心性論轉化為現代哲學範式。其方法論強調"正的方法"(邏輯分析)與"負的方法"(直覺體悟)的結合,該理論收錄于商務印書館《中國哲學簡史》教材。

三、代表著作考釋 《中國哲學史》(1931-1934)首部系統運用現代學術方法梳理中國哲學發展的著作,被教育部列為哲學專業必讀文獻(人民網文化頻道);《貞元六書》融合中西哲學構建新理學體系,光明日報理論版稱其為"中國哲學現代化轉型的裡程碑"。

四、國際學術影響 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專設"Fung Yu-lan"詞條,指出其《中國哲學簡史》英文版被哈佛大學等百餘所院校采用為東方哲學教材,全球發行量逾800萬冊。

五、曆史評價維度 198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新華網"百年大師"專題稱其為"現代新儒家的理論完成者",其墓志銘"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由弟子張岱年撰寫(新華網文化欄目)。

網絡擴展解釋

馮友蘭(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是中國近現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和教育家,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下是對其生平和成就的詳細解釋:


一、生平與教育背景

  1. 早年成長
    馮友蘭生于書香世家,7歲開始接受傳統儒家經典教育,學習《詩經》《論語》等典籍,後進入新式學堂。其父馮台異為清末進士,母親吳清芝對其早期教育影響深遠。

  2. 求學經曆

    • 191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
    • 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師從實用主義哲學家約翰·杜威。

二、學術與職業經曆

  1. 教學與行政職務
    曆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文學院院長及哲學系主任,北京大學教授等職,主導多所高校哲學學科建設。

  2. 學術貢獻

    • 哲學史研究:代表作《中國哲學史》系統梳理中國哲學發展脈絡,奠定學科研究基礎。
    • 哲學體系構建:提出“新理學”思想,著《貞元六書》,融合中西哲學,探讨文化現代化路徑。
    • 普及教育:《中國哲學簡史》以簡明語言向世界介紹中國哲學,《人生的境界》被編入中學教材。

三、思想與影響

  1. “人生四境界”說
    将人生境界分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層,強調哲學對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

  2. 現代新儒家地位
    主張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本,吸收西方哲學方法,推動儒學的現代轉化。


四、主要著作


五、曆史評價

馮友蘭的學術生涯跨越民國至新中國,其思想體系既受時代變遷影響,也保持了獨立精神。盡管晚年因政治環境受到争議,但他對中國哲學學科的開創性貢獻仍被廣泛認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思想細節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其原著或權威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馬清流被寵若驚便車長嘶顫慄池心垂胡東摸西抹遁佚鋒毫覆寫公心寡命憨戲宏雅讙嘩活動分子火卦嶻嵲絜清笄纚金鋼景星慶雲技師酒國倨拘老民羸喘簾窺壁聽連笮嚨讻賣訪貌執美恣恣妙慧密劄劄内外親排教排球賽龐眉白發炮衣騯騯遷居奇峻勸創榮競三百錢上賬少亡施與搜覓素信田連通線為害帏室霧萃屋脊烏頭馬角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