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的意思、馮友蘭的詳細解釋
馮友蘭的解釋
馮友蘭(1895-1990) : 中國哲學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曾留學美國,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建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長期從事哲學和中國哲學史研究。在40年代著有《新理學》等書,很有影響。著作還有《中國哲學史》等。
詞語分解
- 馮的解釋 馮 (馮) é 姓。 馮 (馮) í 古同“憑”,憑借,依靠。 馬行速。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馮友蘭(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是中國近現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和教育家,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下是對其生平和成就的詳細解釋:
一、生平與教育背景
-
早年成長
馮友蘭生于書香世家,7歲開始接受傳統儒家經典教育,學習《詩經》《論語》等典籍,後進入新式學堂。其父馮台異為清末進士,母親吳清芝對其早期教育影響深遠。
-
求學經曆
- 191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
- 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師從實用主義哲學家約翰·杜威。
二、學術與職業經曆
-
教學與行政職務
曆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文學院院長及哲學系主任,北京大學教授等職,主導多所高校哲學學科建設。
-
學術貢獻
- 哲學史研究:代表作《中國哲學史》系統梳理中國哲學發展脈絡,奠定學科研究基礎。
- 哲學體系構建:提出“新理學”思想,著《貞元六書》,融合中西哲學,探讨文化現代化路徑。
- 普及教育:《中國哲學簡史》以簡明語言向世界介紹中國哲學,《人生的境界》被編入中學教材。
三、思想與影響
-
“人生四境界”說
将人生境界分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層,強調哲學對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
-
現代新儒家地位
主張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本,吸收西方哲學方法,推動儒學的現代轉化。
四、主要著作
- 《中國哲學史》(兩卷本)
- 《中國哲學簡史》(英文版)
- 《貞元六書》(包括《新理學》《新事論》等)
- 《中國哲學史新編》(晚年修訂)
五、曆史評價
馮友蘭的學術生涯跨越民國至新中國,其思想體系既受時代變遷影響,也保持了獨立精神。盡管晚年因政治環境受到争議,但他對中國哲學學科的開創性貢獻仍被廣泛認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思想細節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其原著或權威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馮友蘭》這個詞是馮友蘭先生的名字。這個詞可以分解為三個部首:冫(魚首)、口(豕頭)、女(女子旁),共計5個筆畫。馮友蘭先生是中國著名的哲學家和學者,他在哲學、宗教、文化等領域都有着重要的貢獻。
這個詞的來源是馮友蘭先生的姓名。馮友蘭先生出生于1902年、逝世于1996年,是20世紀中國學術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很有深度,影響了許多人。馮友蘭先生的名字以簡潔、明快的方式體現了他獨特而深刻的思想。
《馮友蘭》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差異。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因時代演變而有所不同,但是馮友蘭這個詞的基本形态和意義并沒有改變。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例句:馮友蘭的學術研究給了我很多啟發。
其他與《馮友蘭》有關的詞彙包括:馮友蘭學派、馮友蘭研究、馮友蘭思想等。這些詞彙在學術界常常被使用,用來指代馮友蘭先生的研究領域和學術成就。
與《馮友蘭》相近的詞彙可能包括:馮學、馮家、友蘭等。這些詞彙可能與馮友蘭先生有所聯繫,但具體含義可能有所區别。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馮友蘭》相關。馮友蘭先生的名字并沒有與特定的反義詞相對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