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望父母或其他尊長。 唐 裴铏 《傳奇·鄭德璘》:“﹝ 韋氏 ﹞叩頭曰:‘吾之父母,當在水府,可省覲否?’” 宋 蘇轼 《與範純夫書》:“ 子由 長子名 遲 者,官滿來 筠 省覲,亦不久到。” 清 孫枝蔚 《送王子側歸新城》詩:“東歸聞有期,綵衣急省覲。”
“省觐”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基本含義
指探望父母或其他尊長,帶有尊敬和孝道的意味。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中,如唐代裴铏《傳奇·鄭德璘》中“可省覲否”即詢問能否探望父母()。
讀音與結構
文獻例證
宋代蘇轼在《與範純夫書》中提到“官滿來筠省覲”,描述長子探望父親蘇轍的情景;清代孫枝蔚的詩句“綵衣急省覲”則化用“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典故,強調孝親()。
近義詞與反義詞
常見誤釋辨析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6)将“省觐”解釋為“節省時間精力”,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需以權威詞典和古籍用例為準。
該詞專指對長輩的探望,需注意讀音和語境,避免與多音字“省(shěng)”混淆。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蘇轼文集等來源。
省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節省、漸進。其拆分部首為目和金,總筆畫數為11劃。
省觐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省覲」。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省觐這個詞的古漢字寫法為「省覲」。在古代,漢字的筆畫形狀與現代有些差異,但其基本意義與現代相同。
1. 這次旅行我會省觐開支,選擇更便宜的住宿。
2. 他通過省觐花費,在一年内買了自己心儀的車。
3. 節約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時刻保持省觐的意識。
組詞:節省、省錢、觐省。
近義詞:節流、節約、節儉。
反義詞:浪費、揮霍、花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