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弊害。《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甯十年》:“今議者條其刓蠹,悉皆明白,未即采聽,何勇於興利而怯於除害乎?”
“刓蠹”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單字解析
三、文獻用例
《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甯十年》曾用此詞批評時政:“今議者條其刓蠹,悉皆明白,未即采聽,何勇於興利而怯於除害乎?”
(意為:如今人們已明确列舉出這些弊害,卻未被采納,為何勇于追求利益卻怯于消除危害?)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曆史文獻中,描述需革除的弊端,如政策漏洞、制度缺陷等,帶有批判性色彩。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學術讨論或古文研究領域。
參考資料:、4提供核心釋義及文獻出處;、8輔助解析“蠹”的引申含義。
《刓蠹》是一個成語,意為消除害蟲、鏟除害患。它用來形容除去社會上的惡勢力或消除個人内心的負面情緒和困擾。
《刓蠹》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和蟲(虍),總共有16個筆畫。
《刓蠹》這個成語來源于《詩經·大雅·刓方》:“於昔惟慎,罔敢蠹爾。”意思是古時有人非常警惕,不敢蛀蝕它。繁體寫作「剪蠹」。
在古代漢字中,「刓」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蠹」則沒有附加的「蟲」部首,而是以「辶虍」組合而成。
他為了刓蠹,整頓了公司的管理體制。
刓除、刓淨、刓害
鏟除、消除、根除
放任、縱容、滋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