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管理民事的地方官。《書·立政》:“ 文王 罔攸兼于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 孫星衍 疏:“庶獄庶慎,言諸獄事,衆當慎之,惟責成于有司及牧民之人。”
(2).牧放牲畜的人。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們( 伏羲 、 神農 、 黃帝 等)不過是我們古人的看牛的牧夫,耕地的農人,縫衣制車的工匠。”
“牧夫”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結合不同來源的釋義和文獻可詳細解釋如下:
古代管理民事的地方官
源自《尚書·立政》記載:“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 這裡的“牧夫”指代負責地方行政與司法事務的官員,類似“牧民者”,強調治理職責。孫星衍在注解中進一步說明,此類官員需謹慎處理民間事務。
牧放牲畜的人
現代文學作品中常以此比喻從事畜牧的勞動者。例如郭沫若在《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中寫道:“伏羲、神農、黃帝等不過是我們古人的看牛的牧夫。” 此處将曆史人物比作普通牧人,帶有對傳統農耕文明的隱喻。
星座名稱
指北天星座“牧夫座”(Boötes),是天文學中的常見星座之一,其名稱與古希臘神話中負責放牧的守護者形象相關。
該詞兼具曆史官職、勞動職業及天文術語的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若需進一步了解牧夫座的天文特征,可參考權威天文學資料補充。
《牧夫》一詞指的是以放牧為職業的人。牧夫負責在草原、牧場或農田中提供飼料和水源,保護和管理家畜。他們負責日常喂養,檢查疾病,并确保畜群的安全。
《牧夫》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牛(牜)部,表示與牲畜或牧場相關;右邊是夫(夂)部,表示人。這個詞共有12個筆畫。
《牧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的記載出現在《詩經·小雅·牧豎》:“牧豎之草,采其青青。”這裡的“牧豎”指的就是牧夫。在繁體字中,“牧夫”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以《牧夫》為例,古代的寫法為“牧叕”。這種變化主要是由于漢字的演變和書寫形式的變化,但字義和發音保持不變。
1. 這個村莊的牧夫們以勤勉和耐心著稱。
2. 他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牧夫,總是确保羊群的安全和健康。
1. 牧場:指用于放養家畜的廣闊場地。
2. 牧羊犬:指被訓練用于幫助牧夫管理羊群的狗。
近義詞:牧人、牧民、放牛人、放羊人。
反義詞:農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