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泔水。《禮記·内則》“其間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 漢 鄭玄 注:“潘,米瀾也。” 陸德明 釋文:“潘,……淅水汁。”參見“ 米汁 ”。
“米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如下:
米瀾(拼音:mǐ lán)指米泔水,即淘洗過米後的水,也稱“米汁”。該詞最早見于《禮記·内則》的注釋,漢代鄭玄曾解釋:“潘,米瀾也”(“潘”即淘米水),唐代陸德明進一步注釋為“淅水汁”。
在《禮記·内則》中記載:“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這裡的“潘”即指米瀾,古人用其清潔面部,而熱水(湯)用于洗腳。
部分網頁提到“米瀾”作為人名(如陳藝蓉),但此信息與詞語本身的含義無關,屬于同名異義現象。建議結合語境區分使用。
《米瀾》是一個多義詞,可以作為名詞或動詞使用。
作為名詞時,它的意思包括:
作為動詞時,它的意思是大米通過煮沸後會形成一層白色的浮沉。
《米瀾》的第一個字“米”屬于“⺲”部,總共4個筆畫。
《米瀾》的第二個字“瀾”屬于“氵”部,總共29個筆畫。
《米瀾》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米》是指稻谷的谷粒,而《瀾》則表示水面上波浪翻騰的景象。
《米瀾》的繁體寫法為《米瀾》。
在古時候,漢字《米》的寫法為《粉》或《白》;《瀾》的寫法為《泉》。
1. 這裡的稻田一片金黃,一望無垠的《米瀾》給人一種甯靜和安甯的感覺。
2. 炊煮的過程中,如果不小心攪動,會導緻《米瀾》溢出鍋外。
主食、大米、稻谷、稻田、水稻。
稻米、米粒、稻糧。
面粉、谷物、小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