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ication for leave;leave permit] 寫明原因和請假時間的條子,即請假條
寫明給假或請假的理由和期限的紙條子。《人民日報》1982.8.8:“醫院給她開了假條,她往口袋裡一塞,又上班了。”
“假條”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應用文體,指因個人原因無法按時到崗、到校時,向單位或學校提交的書面請假說明。以下是詳細解析:
指以書面形式向管理者申請暫時離崗/離校的憑證,需明确請假事由、時間等信息,經批準後生效。紙質或電子形式均可,常見于職場、校園場景。
示例模闆:
請假條
李主任:
因孩子突發高燒需送醫(附醫院挂號單),申請4月8日請假1天,已協調同事代班緊急事務。
懇請批準!
申請人:張××
2025年4月7日
《假條》是一個常用詞彙,指的是一種書寫的文書,用于請假或申請休息的通知。通常是由學生或員工給學校或公司上級提交的一種書面請假申請。
《假條》的拆分部首為“亻”和“畫”,部首是指構成漢字的數量較多的一個或幾個偏旁,而“畫”則是指單個漢字的組成部分。
根據《漢字書寫規範》的規定,假條的拆分部首“亻”代表人類,筆畫數為二。而“畫”則代表由橫、豎、撇、捺、點等基本筆畫所組成的。
《假條》一詞最早的出處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當時人們已經開始使用紙張寫字。而隨着社會的發展,假條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的書面請假形式,并延續至今。
《假條》的繁體字是「假條」。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保留了漢字的複雜結構和獨特的風格。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假條》為例,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可能有些許出入,但整體上仍能識别為同一個字。
1. 他請了兩天的病假,必須提交一張假條給校長辦公室。
2. 昨天我忘記帶假條去請病假,老師扣了我的成績。
請假、請假條、請病假、請事假、請假手續。
請假單、請假申請、請假書。
出勤、到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