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避免物價變動給有關人帶來損失,把金額折合成某種實物價格計算。《解放日報》1943.2.9:“ 尹區長 說服 金存財 的故事,裡面包括一個問題,就是折實的問題。”
“折實”是一個經濟學術語,其核心含義是将貨币金額按實物價格折算,以避免因物價波動造成損失。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在經濟交易中,為避免貨币貶值或物價波動帶來的風險,将原本以貨币計算的金額轉換為某種實物(如糧食、貴金屬等)的價格标準進行計算。例如:在通貨膨脹時期,工資可能按糧食價格“折實”發放。
該詞在20世紀40年代中國解放區經濟政策中廣泛使用。例如《解放日報》1943年曾報道通過“折實”解決物價問題。
拼音為shé shí(部分資料标注為zhé shí,但權威詞典多采用前者)。
折實是一個漢字詞語,既可以做形容詞,也可以做名詞使用。作為形容詞時,折實意味着堅實可靠、誠實可信;作為名詞時,折實指代真實、實際的意思。
折實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5。
折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一書中。在古代,折實被用來描述金銀質地堅實可靠的物品,後來擴展到形容人的品德和行為可靠。
折實為折實的繁體字。
折實在古代寫作摺實。
1. 他是一個折實的朋友,從不向别人借錢不還。
2. 這個商人的話總是折實可靠的,所以我們可以相信他的承諾。
折中、周折、折疊、實際
可靠、誠實、真實。
虛假、不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