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括;搜捕。《金史·循吏傳·武都》:“充宣差 北京路 規措官, 都 拘括散逸官錢百萬。”《元史·世祖紀九》:“拘括 江 南官豪隱匿逃軍。”《元史·世祖紀四》:“拘括 開元 、 東京 等路諸漏籍戶。”
“拘括”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尤其在金、元時期的史料中出現較多。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該詞在史書中多用于描述官方行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金史》《元史》等原始史料。
拘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其中,“拘”字是由手邊拉起,束縛的意思,在漢字中屬于“扌”(手)部首,“苦”(呂)字是引申義,表示與文字相關的含義,在字形上屬于“苦”部首。
拘括的部首分别是“扌”和“苦”,扌部表示手的意思,苦部是江字旁的一個偏旁,用于表示和文字有關的意思。拘括的總筆畫數是14畫,扌部有3畫,苦部有11畫。
拘括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寫法,它是一種古漢字的組合,字形較為古樸。拘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拘縮”,繁體字的使用主要是在傳統的中文書寫系統中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拘括這個詞在古時的寫法是“拘匡央貫閣輔篤”(注:這是古代的詞義,請根據實際意思理解),這種寫法體現了當時文字書寫的特點,更加複雜而古樸。
拘括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使用也比較常見,例如:“心中的煩惱将他拘括住了”、“思緒被瑣事所拘括,無法自由發揮”等。這些例句形象地表達了拘括的意思,即受到束縛或限制,無法自由潇灑。
一些與拘括有關的組詞包括:拘束、束縛、拘留等。這些詞語都帶有一定的負面意義,表示被限制或不自由。
拘括的反義詞是:自由、不拘束,表示沒有受到任何限制或束縛。
總結:拘括是一個由“拘”和“苦”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被束縛或限制。它的部首分别是“扌”和“苦”,總筆畫數為14畫。拘括的古時漢字寫法為“拘匡央貫閣輔篤”,在繁體字中寫作“拘縮”。一些與拘括有關的詞語包括拘束、束縛等,其反義詞是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