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冒失的意思、冒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冒失的解釋

[rash;abrupt] 魯莽

沒聽明白就下結論也實在太冒失了

詳細解釋

匆遽;魯莽。《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東西抖擻身上的毛……就狠命的往樹枝上一撲,撲冒失了,跌了下來。”《天雨花》第二六回:“一時冒失全不察,口中吐出白光明。” 知俠 《鐵道遊擊隊》第七章:“你别冒失了!同志,現在還不到發狠的時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冒失”在漢語中屬于形容詞,指行事或說話不加考慮、欠缺謹慎的狀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解釋,“冒失”意為“魯莽;輕率”,多用于形容人在行為或言語上因考慮不周而産生的唐突表現。例如“冒失鬼”“冒失行為”等常見搭配,均指向因缺乏深思熟慮而引發的失誤。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冒”在甲骨文中作“冃”,本義為覆蓋頭部,後引申出“不顧環境、魯莽向前”的含義;“失”則含有“錯漏、失控”的語義(參考《漢語大詞典》)。二者組合後,“冒失”一詞最早見于明代白話小說,如《醒世恒言》中“休要冒失,須緩緩圖之”,生動刻畫了未經權衡便貿然行動的人物形象。

該詞在使用中存在兩點特征:

  1. 語用場景:多用于日常口語批評,如“這話說得太冒失”,也見于文學創作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了“冒失”在吳語、粵語等方言區的變體用法。
  2. 程度差異:相較于“魯莽”更偏重客觀描述,“冒失”隱含着對行為主體能力不足的寬容,如語言學專家呂叔湘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指出,“冒失”常與“有點兒”“太”等程度副詞搭配,構成“稍嫌冒失”“未免冒失”等委婉批評句式。

近義詞“輕率”“莽撞”與“冒失”的細微差别在于:“輕率”強調态度不認真,“莽撞”突出動作幅度大,而“冒失”更側重判斷失誤。反義詞“謹慎”“持重”則構成語義對立,如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材通過對比分析,揭示該詞在漢語反義聚合系統中的坐标位置。

網絡擴展解釋

“冒失”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說話、做事輕率、魯莽,缺乏考慮後果的謹慎态度。其核心含義在于“因考慮不周而導緻行為唐突或不合時宜”。例如:“他冒失地答應了對方的要求,事後才發現自己能力不足。”

關鍵要點:

  1. 行為特征:指未經深思熟慮便草率行動,如冒失提問、冒失承諾。
  2. 情感色彩:含貶義,多用于批評或提醒他人注意言行分寸。
  3. 近義詞:魯莽、輕率、唐突;反義詞:謹慎、穩重、周密。
  4. 常見搭配:冒失鬼(指常做冒失事的人)、冒失之舉、冒冒失失(疊詞強調程度)。

使用示例:

别人正在浏覽...

闇然拔火罐兒白玉蓮花杯把賣般運剝示悲忿邊防站崇寵出衆從壁上觀吊桶丁荦丁梢發愕法苑滾刀寒楸橫看鶴煙歡送賤工講舍檢視嗟嗟酒禮饑鷹餓虎開花衣抗飏蠟享龍鈎面子情兒明導明火執仗内廏拈搭清唱劇晴暈侵克逑取柔鄉蛇草聖奧生花之筆聖體瘦悴書箱素豔遡源窮流壇坫添覓調瑟同載頽墊退撓外力響噹噹銜口墊背小亮小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