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告的意思、羅告的詳細解釋
羅告的解釋
羅織罪名而告發之。《舊唐書·酷吏傳上·來俊臣》:“ 俊臣 将羅告 武氏 諸王及 太平公主 、 張易之 等,遂相掎摭, 則天 屢保持之。”《資治通鑒·唐代宗大曆五年》:“ 希暹 説 朝恩 於北軍置獄,使坊市惡少年羅告富室,誣以罪惡,捕繫地牢,訊掠取服。”
詞語分解
- 羅的解釋 羅 (羅) ó 捕鳥的網:羅網。 張網捕捉:羅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羅雀(形容門庭冷落)。 搜集,招緻,包括:羅捕。羅緻(招請人才)。網羅。包羅。羅織罪名(虛構罪
- 告的解釋 告 à 說給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誡。告訴。報告。勸告。奔走相告。 向行政司法機關檢舉、控訴:告發。告狀。控告。 表明,請求:告老。告急。自告奮勇。 宣布或表示某種情況出現:告成。告竭(宣布某種東
網絡擴展解釋
“羅告”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是羅織罪名進行誣告,常見于曆史或法律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字義分解:由“羅”(指搜集、羅織)和“告”(告發)組成,字面可理解為“搜集罪名并告發”。
- 實際含義:指通過虛構、誇大或捏造罪名,對他人進行誣告陷害的行為,帶有明顯的負面色彩。
2.曆史與文獻依據
- 該詞在唐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舊唐書·酷吏傳》記載,酷吏來俊臣曾“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即通過羅織罪名誣告皇族成員。
- 《資治通鑒》也提到唐代官員利用“羅告”手段誣陷富戶,通過嚴刑逼供獲取虛假認罪。
3.使用場景
- 古代司法腐敗:常用于描述酷吏、權臣濫用司法權力構陷他人的行為。
- 現代引申義:可泛指惡意誣告、陷害,但需注意其古典語境與現代日常用法的區别。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誣告、構陷、羅織。
- 反義詞:申冤、辯白、澄清。
“羅告”強調通過捏造罪名達到告發目的,具有強烈的貶義色彩。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舊唐書》《資治通鑒》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羅告
羅告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向上級或有關單位報告情況或請求解決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羅告的拆分部首是網字旁,共有10畫。
來源
《羅告》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用于形容官吏向上級官員上報業務情況或請求施政措施的行為。
繁體
《羅告》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囉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的書法規範,《羅告》的字形會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依然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向公司領導羅告了最新的市場調查報告。
2. 她羅告了自己的困境,希望能夠得到幫助。
3. 我們需要盡快羅告這個問題,以便能夠及時解決。
組詞
- 彙報羅告
- 請願羅告
- 上訴羅告
近義詞
報告、呈報、申報
反義詞
批評、譴責、指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