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書的意思、禮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書的解釋

(1).古代記禮法之書。《周禮》、《儀禮》等著述均屬之。《周禮·春官·大史》:“戒及宿之日,與羣執事讀禮書而協事。祭之日,執書以次位常。” 賈公彥 疏:“言執書者,謂執行祭禮之書,若今儀注。”《左傳·哀公三年》:“ 子服 、 景伯 至,命宰人出禮書,以待命。”

(2).《史記》八書之一。《史記·太史公自序》:“維 三代 之禮,所損益各殊務,然要以近情性,通王道,故禮因人質為之節文,畧協古今之變,作《禮書》第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禮書,作為漢語中的複合詞,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三個層面進行解釋:


一、核心釋義:記載禮儀制度的典籍

指古代專門記錄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的文獻著作。

出處:《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12卷第135頁

"禮書:記載禮制的典籍。"

例證:

《周禮》《儀禮》《禮記》合稱"三禮",是儒家核心禮書,系統記載了周代至漢代的禮儀制度 。


二、延伸義項

  1. 古代禮制文獻的統稱

    泛指所有記錄禮儀、典章、儀式的文本,如《禮記·曲禮》所載"禮書"即指此類文獻。

    出處:《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987頁

    "禮書:關于禮儀的書籍。"

  2. 禮儀活動的文書

    特指古代婚喪、祭祀等儀式中使用的書面文書(如聘書、祝文等)。

    例證:

    《史記·儒林列傳》載"諸禮書皆藏于秘府",此處指官方禮儀文書 。


三、禮書的文化意義

作為中華禮樂文明的載體,禮書不僅規範社會秩序,更體現"以禮立人"的儒家倫理思想。如《禮記·禮運》強調"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其權威性源于曆代王朝對禮制的法典化編纂(如唐代《開元禮》) 。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文獻标注):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修訂版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2版
  3.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2010年點校本)
  4. 《史記》(中華書局,2014年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禮書”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如下:

  1. 古代禮法典籍

    • 指記載古代禮儀制度的文獻,如《周禮》《儀禮》等經典著作。這類書籍詳細規範了祭祀、婚喪、朝聘等社會活動的儀式流程,例如《周禮·春官·大史》提到“讀禮書而協事”,說明禮書在儀式中的指導作用。
    • 漢代司馬遷《史記》中的“八書”之一也名為《禮書》,專門論述禮制的演變與意義,是研究先秦至漢禮儀制度的重要文獻。
  2. 其他引申含義

    • 在特定語境中,可指代結婚證書的俗稱(見于《漢典》解釋)。
    • 個别資料提到“禮書”可能表示禮貌的書信(如表達敬意或祝福),但此用法未見于高權威性來源,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補充說明:
“禮”字本身涵蓋社會風俗形成的儀式(如婚禮、喪禮)及表示尊重的言行,而“禮書”作為載體,體現了古代中國對禮法制度的系統化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

安恤闆刀面瓣膜繃爬吊拷畢手博具嘲噱塵牀沖平夷易愁容初令催儹存定道迹登善蘩虂煩拏翻撷犯夜法繩分決分屍扶傾公館瑰偉河出圖後舞火炎獲刈雞頭肉舉閣勞遺連口列身勵翼輪磨賣題甿隸鳴岐鳳鳴禽木呆拈周試晬籤治起遣忍辱負重睿意三反哨片詩窖叔世寺壁絲恩發怨私奸寺卿松粉碎辭旽旽香醅銜知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