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糯米粉或其他黏性米粉搓成的球形食品,一般用清水煮食。 明 袁宏道 《歲時紀異》:“重午,以角黍、水圓、綵索、艾花、畫扇相餉。”
“水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指用糯米粉或其他黏性米粉搓成的球形食品,通常用清水煮熟食用。這種食物在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常作為應節食品,常與角黍(粽子)、彩索等搭配出現。
原料與形态
以糯米粉或黏性米粉為原料,手工搓揉成球形,質地軟糯,口感彈滑,類似現代湯圓。
曆史與文獻
明代袁宏道在《歲時紀異》中記載:“重午,以角黍、水圓、綵索、艾花、畫扇相餉”,說明其作為端午節的傳統食物已有數百年曆史。
現代解釋
部分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将其歸類為“傳統米制點心”,強調其清水煮食的特點。
個别資料提到“水圓”可形容“事物形狀圓潤如水”,但此用法較罕見且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衍生或誤傳。
“水圓”核心含義指向一種傳統球形米食,多見于曆史文獻和民俗記載。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歲時紀異》等古籍或地方飲食文化研究資料。
《水圓》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代的是水滴形狀的圓形或球狀。
《水圓》的部首是 氵(三點水)+ 囗(圍牆),其中“氵”是對水部的簡化,“囗”是對方寸部的簡化。
它的總筆畫數為8。
《水圓》一詞源自古代文獻。在《水經注》一書中,有一句“其狀如水圓”,指的是某個地方的形狀像水的圓形。後經過演變,成為了現在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水圓”保持不變,仍然是寫作“水圓”。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有時會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是,《水圓》這個詞在古代并沒有太大變化,依然是“水圓”的寫法。
1. 她的眼睛像兩顆水圓,非常明亮。
2. 那朵花的花瓣形狀飽滿,猶如水圓。
1. 水滴:形狀像水珠的小滴。
2. 球狀:形狀像球一樣的。
3. 圓形:呈現圓的形狀。
1. 水球:形狀像球的水滴。
2. 水珠:水滴形狀的小珠子。
方形:不呈現圓形的形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