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玉的意思、冠玉的詳細解釋
冠玉的解釋
(1).裝飾帽子的美玉。《史記·陳丞相世家》:“ 絳侯 灌嬰 等鹹讒 陳平 曰:‘ 平 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飾冠以玉,光好外見,中非所有。”
(2).形容男子的美貌。《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俦》:“ 錢青 端坐轎中,美如冠玉,無不喝采。” 清 孫枝蔚 《無題次彭駿孫王贻上韻》之三:“年少姿容如冠玉,新人手爪可彈棋。”
(3).指美男子。 清 徐士俊 《<奈何天>總評》:“ 韓解元 抱憐香之素志,具冠玉之清标。”
詞語分解
- 冠的解釋 冠 ā 帽子:衣冠。冠戴。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冠子。雞冠。樹冠。冠狀動脈。 冠 à 把帽子戴在頭上:沐猴而冠。 超出衆人,居第一位:冠軍。
- 玉的解釋 玉 ù 石頭的一種,質細而堅硬,有光澤,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藝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磚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美,尊貴的,敬辭: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稱别人的
專業解析
冠玉,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
本義:裝飾帽子的美玉
- 指古代貴族男子所戴冠冕上鑲嵌的玉石飾品。古人以玉為德行的象征,冠玉是身份地位和品格的裝飾物。來源:《漢語大詞典》釋“冠玉”為“裝飾在帽子上的玉”。
-
引申義:比喻美貌男子
- 源于漢代。《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漢高祖劉邦評價陳平:“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這裡“冠玉”形容陳平容貌俊美,如同帽子上裝飾的美玉般光彩照人。後世常用“冠玉”或“美如冠玉”形容男子容貌出衆、儀表堂堂。來源:《史記·陳丞相世家》原文記載及曆代注疏(如《史記索隱》)。
-
轉義:比喻外表華美而内裡空虛(略帶貶義)
- 同樣源于《史記·陳丞相世家》中劉邦的評價。劉邦在稱贊陳平外貌俊美(“美如冠玉”)後,緊接着說“其中未必有也”,意指其内在才能或品質可能并不如其外表那樣完美。因此,“冠玉”有時也隱含了“徒有其表”、“虛有其表”的意味。來源:《史記·陳丞相世家》原文語境及後世文學評論(如清代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對陳平的評價分析)。
補充說明:
- “玉”的象征: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玉象征着純潔、溫潤、高貴等美德。“冠玉”之“玉”即取其美好、珍貴的意象。
- 服飾制度: 古代冠冕制度嚴格,不同等級、場合所戴冠冕及鑲嵌玉石的數量、種類有明确規定,冠玉是禮制的一部分。來源:曆代《輿服志》(如《後漢書·輿服志》)對冠冕制度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冠玉”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uān yù(注意“冠”不讀作guàn),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及文化背景:
一、基本含義
-
裝飾帽子的美玉
指古代貴族或達官顯貴在冠帽上鑲嵌的玉飾,象征身份尊貴。這類玉飾也被稱為“帽正”,流行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清末民初。
-
形容男子容貌俊美
如《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意指外表光鮮如冠玉,但内在未必有真才實學。
-
代指美男子
如《幼學瓊林》中“貌美曰冠玉”,直接以“冠玉”比喻俊秀的男子。
二、曆史與文化演變
- 起源:作為帽飾的“冠玉”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曆經商周至明清,成為身份象征。
- 語義擴展:漢代起,因美玉的光潤特質與男子俊美容貌的關聯,“冠玉”逐漸衍生出形容外貌的比喻義。
- 文學應用:常見于古典文學,如《醒世恒言》描述“錢青美如冠玉”,凸顯角色儀态風度。
三、造句示例
- 形容外貌
“隻見他劍眉星目,面如冠玉,溫文爾雅。”
- 代指美男子
“前世,他是天界上仙,美如冠玉,絕代風華。”
四、其他相關
- 名字寓意:現代取名中,“冠玉”結合“冠”(象征尊貴)與“玉”(象征品德),寓意意志堅定、品行高潔。
- 易混讀音:需注意“冠”在此詞中讀guān(第一聲),而非“冠軍”中的guàn。
“冠玉”從最初的帽飾,演變為對男子俊美外貌的贊譽,兼具物質與審美的雙重文化内涵。其曆史跨度長,文學應用廣泛,是漢語中兼具實用與詩意的典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弁田砭頑摽摽不綱逋缗岔流觇望抽付诋誣洞井法不傳六耳煩熱風腳負賃龜甲屏故君華林皇業胡不撝遜界約吉光片裘雞骨支床靜安潏露開地苛政猛于虎坤馬攔街纍然蔓蔓冒疾麪圪瘩民墟幕庭目豔内治扳害濆薄欠挂淺說奇談怪論全網通诠義惹草拈花熱熱鬧鬧日課三品料掃蕩輸場蜀紅説不的愬苦所有制夙願探本談笑封侯推陷委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