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德之一。謂以金而德王。古代陰陽學家以五行相生相克和終而複始的循環變化,說明王朝興替的原因,稱為“五德終始”。《史記·封禅書》:“ 殷 得金德,銀自山溢。”《魏書·禮志一》:“ 晉 承 魏 ,土生金,故 晉 為金德。”《醫宗金鑒·運氣要訣·五行德政合化災變歌》:“金德清潔政勁切,其化緊歛令露膏。其變肅殺霜早降,其災蒼乾草木凋。”參見“ 五德 ”。
“金德”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品德高尚的象征 指人的道德品質如黃金般珍貴,形容為人正直、品格崇高。該含義常用于姓名學或日常贊譽,如“金德名字寓意為高貴且道德修養深厚”。
二、古代五行學說中的王朝更替理論 源自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解釋朝代興衰。其中“金德”代表五行屬金的王朝屬性,例如:
兩種含義差異較大:前者是人文層面的道德贊美,後者屬于曆史哲學範疇。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類型判斷,如古籍多指向五行理論,現代用法則側重品德描述。
《金德》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一個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道德。它是由“金”和“德”兩個字組成。
“金德”的部首是金字旁,部首的位置是在字的左邊。
“金”的部首是金字旁,總共有8個筆畫。
“德”的部首是彳字旁,總共有9個筆畫。
“金德”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中,它是一個古代文獻中描述君主美德的詞語。
“金德”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金德」。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金”的寫法為 “釒”,“德”的寫法為“徳”。這兩個字的結構和現代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他一直秉持着金德而受到衆人的尊敬。
金字、黃金、德行、美德
仁德、高尚、道德、品質
邪惡、堕落、品行不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