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pless;have no one to depend on]無所依賴;無聊
惟朕一身,獨無聊賴。——《晉書·慕容德載記》
(1).艱困無依。 漢 焦贛 《易林·渙之比》:“行觸天罡,馬死車傷。身無聊賴,困窮乞糧。”《晉書·慕容德載記》:“太上皇帝蒙塵於外,征東、征西亂兵所害。惟朕一身,獨無聊賴。”
(2).郁悶;精神空虛。 宋 朱淑真 《寓懷》詩之一:“孤窗鎮日無聊賴,編輯詩詞改抺看。” 明 吳承恩 《點绛唇》詞:“拜月亭前,年年欠下相思債。好無聊賴,斜倚闌幹待。” 柔石 《二月》一:“老人驚駭地複問。老婦繼續答,她開始是無聊賴的,以後卻起勁地說下去了。”
“無聊賴”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字面解釋:
指人沒有可以依賴的事物或情感寄托,表現為無所適從的狀态。
例如:提到“精神空虛,懶散不努力”,強調“精神上無所寄托”。
深層引申:
常形容因缺乏目标或興趣而産生的消極情緒。如和所述,既包含物質層面的“無所依賴”,也包含精神層面的“郁悶空虛”。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古籍案例或語言演變,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無聊賴是一個常用的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缺乏趣味、令人感到厭煩或無動于衷的狀态。
無聊賴可以拆分為無(無言)+ 聊(東西)+ 賴(責備、抱怨),其中“無”、“聊”和“賴”分别是這個詞組的部首。根據部首及部首的位置,可以知道其總筆畫數為7畫。
“無聊賴”一詞源自于漢語口語習慣,最早出現于古代漢語中。繁體字為「無聊賴」。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無聊賴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書寫:無聊來、毋聊來、無勞來等。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沒有像今天這樣嚴格規定,因此可以存在多種寫法。
1. 我在這個無聊賴的會議上一直打瞌睡。
2. 看着電視,他開始感到無聊賴了。
1. 無聊:形容缺乏趣味或乏味。
2. 閑聊:指沒有特定目的、輕松愉快地交談。
3. 責備:指因為某人或某事不好而向其指責。
1. 無趣:形容缺乏趣味或乏味。
2. 厭煩:指對某事或某人感到不耐煩。
1. 有趣:指具有吸引力、令人愉快的。
2. 熱情:形容積極、熱心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