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參議的意思、參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參議的解釋

(1).參與謀議。《後漢書·班固傳下》:“ 永元 初,大将軍 竇憲 出征 匈奴 ,以 固 為中護軍,與參議。”《舊唐書·李林甫傳》:“ 林甫 久典樞衡,天下威權,并歸於己,臺司機務, 希烈 不敢參議,但唯諾而已。”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七:“﹝ 和珅 ﹞将戶部事務,一人把持,變更成法,不許部臣參議一字。”

(2).官名。 金 軍中、 元 明 中書省屬官, 明 布政司、通政司, 清 各部, 民國 初高級軍事機關,均置“參議”。《續資治通鑒·宋甯宗嘉定十一年》:“ 蒙古 取 金潞州 ,元帥右監軍 納哈塔布拉圖 參議官 王良臣 死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參議”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動詞含義

指參與謀議、共同商議決策。例如:

二、官職名稱

作為曆史官名,其設置曆經多個朝代:

  1. 金代:軍中設置參議官;
  2. 元代:中書省屬官;
  3. 明代:布政司、通政司的屬官;
  4. 清代:中央各部均設此職;
  5. 民國:高級軍事機關沿用該官職。

三、近義詞與用法

四、曆史演變特點

從金代到民國,參議官職的職能逐漸從軍事領域擴展到行政系統,體現了從“謀議軍事”到“綜合政務”的職能變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參議的意思

參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參與讨論和商議而發表意見或提供建議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參議的拆分部首是口,并且它由9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參議一詞早在《爾雅》《玉篇》中就有記錄。它的繁體字寫作參議,參字加上議字。古代漢字形狀繁瑣,到了現代漢字簡化後演變成了現在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參議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參字的下面多了一個“厶”字,而議字的“讠”部分分散在上方。整體上更加複雜繁瑣。

例句

1. 在大會上,代表們進行了熱烈的參議。

2. 參議員們就新法案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組詞

參議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一些詞語,如:

- 參議會:指進行讨論和決策的集體組織。

- 參議制:指國家或組織決策時采用讨論、商議的方法。

- 參議員:指代表民衆利益參與國家議事的人員。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 讨論:指在集體中探讨問題、交換意見
- 商議:指共同商量、讨論事情
- 辯論:指進行争論、論證或辯解

反義詞:
- 獨斷:指某人單方面做決定、不聽取其他意見
- 獨裁:指某個人或少數人專斷地行使權力、不加限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