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木舟。 宋 梅堯臣 《和刁太傅新墅十題·小舫》詩:“小舫閒撐莫厭遲,比於刳艇劣相宜。”
關于“刳艇”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刳艇”指一種用單根樹幹挖制而成的獨木舟,屬于人類早期水域交通工具。其名稱源于“刳木為舟”的工藝,即通過剖開并挖空樹幹制作而成。
部分資料提到“刳艇”可能作為成語使用,比喻“破壞他人利益的行為”(如割船底使其沉沒)。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且多數來源未提及,可能屬于個别解釋或誤用。
宋代詩人梅堯臣在《和刁太傅新墅十題·小舫》中寫道:“小舫閒撐莫厭遲,比於刳艇劣相宜。”此處通過對比小舫與刳艇,凸顯獨木舟的原始性與實用性。
“刳艇”主要指獨木舟,其核心釋義為古代刳木制成的簡易船隻。若需進一步驗證或查看原始出處,可參考宋代詩詞及考古文獻。
《刳艇》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把船體切割開、拆解。
《刳艇》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刀」和「舟」。其中「刀」位于左邊,「舟」位于右邊。
按照筆畫順序拆分,《刳艇》有8畫。其中「刀」部有2畫,「舟」部有6畫。
《刳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修建船隻的技術活動。刳艇是為了進行船隻維修或拆解時使用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刳艇》的寫法是「刳艢」。
古代漢字的發展與演變,使得一些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不盡相同。在古代寫法中,漢字《刳艢》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和音讀都與《刳艇》相似。
1. 漁民們要刳艇重新用來進行海上捕魚。
2. 他們決定刳艇拆散後再出售零件。
組詞:刳船、刳機、刳木。
近義詞:拆解、解體、拆船。
反義詞:建造、修複、組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