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孟荀的意思、孟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孟荀的解釋

(1). 孟子 和 荀子 。分别為 戰國 時期儒家兩大學派的代表,故常并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研夫 孟 荀 所述,理懿而辭雅。”

(2).指《孟子》《荀子》二書。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十:“ 漢 世諸子,《太玄》《法言》,實不在《孟》《荀》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孟荀"是漢語中對戰國時期兩位著名儒家思想家孟子(孟轲)和荀子(荀況)的并稱。這一合稱主要源于他們在儒家學派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在後世被廣泛比較和讨論。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 字面釋義與人物指代

二、 核心思想簡述與并稱緣由 “孟荀”并稱,主要因為兩人同屬儒家陣營,但核心哲學主張存在顯著差異,後世常将他們作為儒家内部不同思想路線的代表進行比較:

  1. 孟子思想核心:
    • 性善論: 主張“人性本善”,人天生具有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端”,即仁、義、禮、智的萌芽。強調通過内在修養(“盡心”、“知性”)和道德自覺來擴充善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孟子·告子上》,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 仁政王道: 繼承并發展了孔子的“仁”學,提出系統的“仁政”學說,主張統治者以德治國,重視民生(“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反對暴政和兼并戰争。《孟子·梁惠王上》
  2. 荀子思想核心:
    • 性惡論: 主張“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認為人性生來就有好利、疾惡、耳目之欲等自然傾向,若順其發展會導緻争奪、殘暴。強調“善”是後天人為(“僞”)的結果,即通過禮義法度的教化與約束得來。《荀子·性惡》,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 隆禮重法: 在強調禮義教化(“化性起僞”)的同時,也重視法律和制度的作用(“法者,治之端也”),主張禮法并用,建立社會秩序。其思想對後世法家有一定影響。《荀子·王制》、《荀子·性惡》
    • 天人相分: 提出“明于天人之分”,認為天(自然)有其運行規律(“天行有常”),人應認識自然規律并利用它(“制天命而用之”),而非盲目崇拜或依賴天意。《荀子·天論》

三、 “孟荀”并稱的意義與影響 “孟荀”并稱不僅指代兩位具體的曆史人物,更成為儒家内部兩種重要思想傾向的代名詞: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孟荀”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 指孟子和荀子
    兩人均為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但思想主張存在差異。

    • 孟子(孟轲)主張“性善論”,強調仁政與道德自覺;
    • 荀子(荀況)提出“性惡論”,重視禮法教化與後天學習。
      二者雖同屬儒家,卻形成不同分支,故常被并稱對比。
  2. 指《孟子》和《荀子》兩本著作
    作為儒家經典文獻,兩書分别系統闡述了兩人的哲學思想。例如《孟子》中的“民貴君輕”思想,以及《荀子》中“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義觀點。


其他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避世金馬超邁絕倫伧楚抽薹刀麻兒登叙雕匮地震計斷河敦惠多壽方寸亂飛土逐肉鳳文風鳶風月旦各從其類閤子供稱廣柑鼓舞歡忻橫漢鴻仁慧心渾芒浄蕩蕩濟濟跄跄開齋節岚嵅利令志惛流離失所龍畫竿龍騰虎蹴肭朓拟制辟寒香潛包搶先清範青冥靶七曜雀扇熱窩宂官三年早知道山堕商彜周鼎沈大高速公路神仙不是凡人作實時順趨骰盤媮食塗山完惜文鯉辒涼小本經營小水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