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避世隱居。 宋 王安石 《和沖卿雪并示持國》:“衝遊謝少壯,避卧甘閒冗。”
“避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避卧”指避世隱居,即主動遠離世俗紛擾,選擇隱居生活。該詞由“避”(躲避、回避)和“卧”(躺卧,引申為隱居狀态)組合而成,強調通過隱居實現與世俗的隔離。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王安石的詩歌《和沖卿雪并示持國》:
“衝遊謝少壯,避卧甘閒冗。”
此處“避卧”與“衝遊”(奔波忙碌)形成對比,表達詩人放棄壯年仕途、甘願隱居的志趣。
王安石原詩中的“避卧”與“閒冗”(清閑瑣碎)呼應,進一步體現隱居生活的恬淡自足,可結合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等作品,理解古代文人的隱逸文化背景。
《避卧》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避」和「卧」。
「避」是一個三點水的偏旁,意為躲避、逃避,是表示行動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卩),總共有12畫。
「卧」是一個自由文字符號,意為休息、躺下。它的拆分部首是「⺍」(卩),總共有5畫。
根據《康熙字典》,「避卧」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人們常常以「卧」的姿勢來表示謙卑、敬畏,也用來表示躲藏、避免危險的行為。後來,「避卧」這個詞逐漸發展為一個比喻,表示避免或退避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避卧」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避卧」的寫法有一些不同。例如,在古代篆書中,「避」的形狀為「辶」和「貝」的結合,「卧」的形狀稍有變化,字形呈現橫向排列。這些變化反映了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避卧」這個詞的用法:
1. 他不得不避卧在地下室,以躲避飓風的襲擊。
2. 在面對困境時,我們應該勇于面對,而不是選擇避卧。
「避卧」這個詞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組,例如:
1. 避卧戰略:指軍事上采取躲避敵人攻擊的策略。
2. 避卧者:指躲避、逃避的人。
「避卧」的近義詞可以是「躲避」、「避免」。
「避卧」的反義詞可以是「勇敢面對」、「直面困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