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蕉葛的意思、蕉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蕉葛的解釋

即蕉布。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甘蕉》:“一種大如藕,子長六七寸,形正方,少甘,最下也,其莖解散如絲,以灰練之,可紡績為絺綌,謂之蕉葛。”《文選·左思<吳都賦>》:“蕉葛升越,弱於羅紈。” 劉逵 注:“蕉葛,葛之細者。”《金史·魏子平傳》:“ 江 湖 地卑濕,夏服蕉葛猶不堪暑,安得與 大名 比也。” 王闿運 《皇中憲大夫候官陳君墓志銘》:“君布衣裡門,無改雅度,蕉葛升越,不宰京塵。”參見“ 蕉布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蕉葛”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單字本義及曆史文獻用例中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蕉”本指芭蕉科植物,其莖葉纖維可制布(古稱“蕉布”),《說文解字》載“蕉,生枲也”;“葛”為豆科藤本植物,其纖維可織葛布,《詩經·周南》有“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的描述。兩字連用最早見于魏晉文獻,如左思《吳都賦》“蕉葛升越,弱于羅纨”,指以蕉、葛纖維織成的輕薄織物,後引申為兩種植物交纏共生的狀态。清代《格緻鏡原》提及閩粵地區“蕉葛布”的紡織工藝,印證其作為古代紡織原料的實用價值。現代漢語中,“蕉葛”一詞多用于文學描述或植物學研究,特指兩種植物纖維交織的形态或隱喻事物間的複雜牽連。

網絡擴展解釋

“蕉葛”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織物類) 指用芭蕉科植物纖維織成的細薄布料,屬于古代特色紡織品。具體特點:

  1. 原料工藝:取自甘蕉莖部纖維,需經灰水浸泡等特殊處理方可紡織。
  2. 質地特性:比絲綢更輕薄柔軟,故有《吳都賦》“弱于羅纨”的對比描述。
  3. 曆史應用:漢晉時期已出現,宋元時期在福建等地普及,如馬祖常詩句“家家蕉葛作秋衣”反映其作為民間夏衣材料的廣泛使用。

二、引申義(成語) 現代衍生出比喻義,形容事物糾纏難解的狀态。該用法将蕉葛纖維的細密交織特征抽象化,類比複雜的人際關系或問題,如“此事蕉葛叢生,需耐心梳理”。需注意此義項多見于網絡語境,古典文獻中未見用例。

附古籍佐證:

别人正在浏覽...

按辔徐行按壓璧麗不次采衛側厚産科陳米創端擋闆搭頭打腿大聞冬赈斷雁峎崿繁養風鬟霧鬢否去泰來改適貫徹始終馉飿龜寳海錯幻象家小揭蓋錦工糾擾絶緣圹兆誇誣苦惱離鸾龍埛昧禮沒添貨眇徂契卡七孔針湫陿畲火什麼人世界紀錄守事收役水滑殊繼梳弄順下司夜通烈痿蹶僞媮仙芝小幅骁勇霄宇細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