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昧禮的意思、昧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昧禮的解釋

不懂禮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禮部·考察官議禮不納》:“倘於聖母謁廟之條,大書禮臣昧禮違詔之失,而繫臣名於下,則臣之心白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昧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不懂禮節”,通常用于形容人在禮儀或行為規範上的疏忽或無知。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拆解

  1. “昧”:本義為“昏暗、不明”,引申為“糊塗、無知”或“隱藏、違背”(如“拾金不昧”中的“昧良心”)。在“昧禮”中取“糊塗、不明事理”之意。
  2. “禮”:指社會規範、禮節或儀式,如《論語》中“不學禮,無以立”的“禮”。

組合後,“昧禮”即指因無知或疏忽而違背禮節的行為。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沈德符的《野獲編補遺·禮部·考察官議禮不納》:

“倘於聖母謁廟之條,大書禮臣昧禮違詔之失,而繫臣名於下,則臣之心白矣。”
此處通過“昧禮”批評官員在禮儀事務上的失職。


相關詞彙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如曆史文獻、禮儀批評等,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禮制或相關典故,可參考《周禮》《禮記》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昧禮的意思

昧禮這個詞是指不明真相或不了解禮儀的意思。其中,“昧”表示模糊、不明确,“禮”表示社會規範、儀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昧的部首是日,讀音是“mei4”,總筆畫數為8;禮的部首是示,讀音是“li3”,總筆畫數為5。

來源

昧禮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背景。在古代社會中,人們非常重視禮儀,認為遵守禮儀是維護社會秩序、個人修養的關鍵。而不了解禮儀或者不遵守禮儀的人就被稱為“昧禮”。

繁體

昧禮的繁體字為“昧禮”,讀音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昧禮的漢字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昧禮的寫法為“暗禮”。不同的曆史時期和不同的人使用的寫法略有差異。

例句

1. 他一直昧禮,不知道在什麼場合應該如何舉止。

2. 學校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禮儀意識,以避免他們成為昧禮之人。

組詞

昧視、昧着、昧心、昧者、昧惑

近義詞

不懂禮儀、不明事理

反義詞

懂禮儀、明曉事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