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easury bill] 國庫券的簡稱
庫券是漢語金融領域中的專有名詞,指由政府或金融機構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主要用于調節短期財政收支或籌集特定項目資金。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庫券特指“國家為彌補國庫短期收支差額而發行的一種債券”,其核心特征包括固定面額、約定期限和貼現發行形式。
從曆史沿革看,民國時期(1912-1949)庫券曾作為重要融資工具,如1927年國民政府發行的“江海關二五附稅庫券”即為典型實例。現代語境下,中國自1981年起恢複發行國庫券,初期以紙質憑證為主,現多采用電子化形式,發行主體明确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庫券與普通債券的主要區别體現在兩方面:
權威文獻如《中國金融史》(商務印書館,2020)記載,1994年實施的分稅制改革後,庫券發行納入國家預算管理體系,成為貨币政策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當前持有者可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或證券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具有較高流動性保障。
根據權威來源的解釋,“庫券”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庫券即國庫券的簡稱,是由國家財政部門發行的短期債券,主要用于調節財政收支平衡。其核心特點包括:
在古漢語中,“庫券”比喻通過積累知識和經驗形成的“資源庫”,可幫助應對問題。該釋義源自《史記·平準書》,将“庫”比作儲備,“券”視為憑證。
若需進一步了解金融術語細節,可參考財政部公告或銀行債券說明文件。
阿剌吉酒鼈裙箔頭不順氣焯煇蟲天觸露春分帶路谛定定然兌準凡胎飯團佛廬扶風帳拱抱功構管誰筋疼鶴骨笛橫賦暴斂黃齑淡飯毀化家口尖叫經營擘劃祭祖決芸尻駕渴烏空實褲裙勞叨酪酸劉郎前度離心機鲈脍率變麪杖南樓怕風怯雨千金市骨鉗口挢舌绮幕柔腸入眼撒豆谷社祭沈聲神文水渠絲綢之路投贽王忾問卜文軒無箇相隨霄元媟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