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牧的意思、馬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牧的解釋

(1). 漢 馬瑤 的别號。《後漢書·逸民傳·馬瑤》:“ 慎 同郡 馬瑤 隱於 汧山 ,以兔罝為事,所居俗化,百姓美之,號 馬牧先生 焉。” 清 錢謙益 《移居》詩:“隣裡依依留 馬牧 ,諸生落落從牛車。”

(2).牧苑;牧場。《晉書·懷帝紀》:“﹝ 永嘉 元年﹞夏五月,馬牧帥 汲桑 聚衆反,敗 魏郡 太守 馮嵩 ,遂陷 鄴城 。”《晉書·姚萇載記》:“ 萇 懼,奔於 渭 北,遂如馬牧。”《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雲:“馬牧,牧馬之地,猶 漢 之牧苑也。” 元 耶律楚材 《讀唐史有感複繼張敏之韻》:“馬牧初蕃息,民編莫校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牧"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古代核心含義

  1. 牧馬場所與官職

    馬牧指古代官方設立的養馬場,或掌管養馬的官職。東漢班固《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太仆屬官有"邊郡六牧師苑令",負責國家馬匹牧養。唐代杜佑《通典·職官七》進一步說明:"漢太仆有牧師諸苑三十六所,分置北邊、西邊,以郎為苑監官",此類機構統稱"馬牧",兼具場地與職能屬性。

  2. 地理與軍事關聯

    因養馬場多設于邊疆,馬牧常代指邊境要地。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提及"涼州馬牧"時,強調其"地沃衍,宜畜牧"的戰略價值。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亦将"馬牧澤"(今河南中牟)列為兵家必争之地。

二、現代語義延伸

  1. 專名化牧場

    現代漢語中,馬牧可作為牧場名稱,特指以馬匹養殖為核心的場所。例如内蒙古錫林郭勒盟的"馬牧繁育基地",聚焦良種馬培育(來源:中國畜牧業協會官網畜牧産業規劃報告)。

  2. 姓氏與地名遺存

    部分姓氏(如複姓"馬牧")及地名(如山西"馬牧鄉")延續古義,反映曆史養馬活動的地域影響(來源:《中國姓氏大辭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志》)。

三、詞源演變考據

牧本義為放養牲畜,《說文解字》釋為"養牛人也",後擴展至馬政管理。馬牧一詞定型于漢代官制,唐宋後逐步融入地理與人文概念(來源:王力《古代漢語字典》第987頁)。


權威參考文獻

  1. 班固《漢書·百官公卿表》,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杜佑《通典·職官七》,浙江古籍出版社
  3. 司馬光《資治通鑒·晉紀》,中華書局
  4.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三》,上海書店出版社
  5. 王力《古代漢語字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馬牧”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指漢代隱士馬瑤的别號

據《後漢書·逸民傳·馬瑤》記載,馬瑤因隱居汧山并以捕兔為生,其德行感化鄉裡,被百姓尊稱為“馬牧先生”。這一别號體現了古人對隱逸高士的敬稱傳統,如清代錢謙益的詩句“隣裡依依留馬牧”也引用了此典故。

2.指牧苑或牧場

“馬牧”在古代文獻中常代指養馬的場所,如《晉書·懷帝紀》提到“馬牧帥汲桑聚衆反”,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時解釋為“牧馬之地,猶漢之牧苑也”。元代耶律楚材的詩句“馬牧初蕃息”則描繪了牧場繁盛的場景。唐代馬牧業發展至頂峰,民間與國家養馬均呈現繁榮景象。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暗惑貶俗唱醻赤眼垂手詞清訟簡從隨顇族村撮鳥待待兒貸贳燈椀電泳帝網惰侈阸陜坊牌犯界果蔗和答後腦畫斷夥頤江東三虎近戰九陌錢君位枯槁客老實羅了的樂樂愣住廉刿蘦落六通露頭角明祠命路抹跄旁撓鉛錢輕走三材三告投杼賞愛石犷摅詞聳壑昂霄歲律庭問銅門透信突發性文理不通舞妓遐冊鹹津津霞焰亵器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