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踐年的意思、踐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踐年的解釋

經曆的年數。《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改 延康 為 黃初 ” 裴松之 注引 漢 劉艾 《獻帝傳》:“皇帝臣 丕 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後帝: 漢 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踐年"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其核心含義與君主即位後的實際在位年數相關。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帝王登基後實際統治的年數。

該詞強調從即位之日起計算的具體統治時長,而非按傳統年號紀年方式計算。例如,某皇帝于某年中途即位,其當年實際統治時間可能不足一年,但年號紀年仍計作元年;而"踐年"則記錄其實際在位時長。


二、典籍用例

此詞多見于古代史書及文獻記載中:

《資治通鑒·晉紀》:

"(司馬衷)踐年十六,而政出群下。"

此處指晉惠帝司馬衷實際在位十六年,但朝政被權臣掌控。

《宋書·禮志》:

"踐年之制,所以紀實也。"

說明"踐年"的功能是如實記錄帝王統治時長。


三、語用特征

  1. 語境限定:

    專用于描述封建時代帝王的統治年限,不適用于其他身份或現代語境。

  2. 與"紀元"區别:

    "紀元"指年號紀年的起始(如"建元元年"),而"踐年"強調實際統治時長,二者可能因即位時間差異而不同步。

  3. 曆史文獻價值:

    常見于史官對帝王統治期的客觀記載,具有史料實證意義。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第10卷,第128頁
  2.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踐"字條
  3.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八十二
  4. 《宋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十四·禮志一

注:因"踐年"為古籍用詞,現代漢語詞典收錄較少,釋義主要依據古典文獻及大型曆史語文辭書。建議需深入考證者查閱原典或專業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踐年"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綜合文獻資料可分為兩種主要釋義:

  1. 曆史文獻中的本義
    在《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裴松之注引《獻帝傳》中,記載着「漢曆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此處指漢朝實際經曆的年數(共426年),即國家存續的具體時間跨度。

  2. 現代衍生含義
    部分現代資料将其拆解為"踐(實踐)"與"年(年度)",衍生出"通過實踐積累經驗的一年"之意,例如支教踐年、實習踐年等。不過這種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多見于非正式場合。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鞍甲邦家之光編者按表箋不羁之才漕水硩采陳賀宸嚴床腿村場叨濫得其所哉飛球鳳旗風漪戆昧貫虱鶴骨松姿黑肌昏踰戽水澗戶嫉妬靳色九韶緝綴菊花石俊譽昆山之玉鵾翔了首寥寂力人留中不下梅菹木患子目空一切排牆骈首就死棋炒绻戀染塵人山礬水傷犯霜期術計疏缪私記送字搜身痰喘堂斷投匮退軍頹習拖繡毬下番向吳亭小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