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曆的年數。《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改 延康 為 黃初 ” 裴松之 注引 漢 劉艾 《獻帝傳》:“皇帝臣 丕 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後帝: 漢 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
"踐年"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綜合文獻資料可分為兩種主要釋義:
曆史文獻中的本義
在《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裴松之注引《獻帝傳》中,記載着「漢曆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此處指漢朝實際經曆的年數(共426年),即國家存續的具體時間跨度。
現代衍生含義
部分現代資料将其拆解為"踐(實踐)"與"年(年度)",衍生出"通過實踐積累經驗的一年"之意,例如支教踐年、實習踐年等。不過這種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多見于非正式場合。
補充說明:
《踐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一年接着一年,不斷地行走,比喻時光的流逝。
《踐年》這個詞的部首是“足”和“年”,其中“足”表示走路的腳,是由四個筆畫組成的;“年”表示一年的時間,是由六個筆畫組成的。
《踐年》一詞的源于《詩經·小雅·大東》:“踐年歲,踦踦跄跄。”原意是在時間的踐踏下度過歲月,繁忙且勞累的生活。
在繁體字中,「踐年」的寫法保持不變。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的規則,古時候《踐年》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含義上沒有太大差異。
1. 他每天辛勤工作,踐年在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
2. 踐年行走,才能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
踐行、年代、年輪、年份。
歲月、時間流逝、日月如梭。
永恒、停滞、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