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捧心的意思、捧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捧心的解釋

相傳 春秋 時美女 西施 有心痛病,經常捧心而颦(皺着眉頭)。鄰居有丑女認為 西施 這個姿态很美,也學着捧心皺眉,反而顯得更丑,大家見了都避開她。見《莊子·天運》。後因以“捧心”喻拙劣的模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可謂 壽陵 匍匐,非復 邯鄲 之步;裡丑捧心,不關 西施 之嚬矣。” 宋 陸遊 《遣興》詩之二:“得酒不妨開口笑,學人難作捧心顰。” 明 歸有光 《<五嶽山人前集>序》:“餘不能如 玉叔 也,況《史記》耶?夫苟能如 玉叔 ,則亦裡之捧心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捧心”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捧心”的字面意思是“用手捧着心”,但其核心含義源于《莊子·天運》中的寓言故事:春秋時期,美女西施因心口疼痛常捧心皺眉,鄰居丑女(後世稱“東施”)盲目模仿這一動作,反而顯得更丑,衆人避之不及。因此,該成語多用于比喻拙劣的模仿,強調“不顧自身條件生搬硬套,結果適得其反”。


二、出處與引申義

  1. 典故來源
    故事出自《莊子·天運》,成語“東施效颦”與之同源,兩者常被并列使用(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中提到“裡丑捧心”即指此典)。

  2. 引申用法
    在文學和日常表達中,“捧心”可引申為:

    • 刻意效仿卻不得要領(如拙劣的文風模仿);
    • 故作姿态的矯飾行為(含貶義)。

三、注意可能的歧義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捧心”解讀為“心懷憂慮或關切”,這一含義在傳統文獻中未見明确依據,可能是對字面的誤讀或與其他成語(如“揪心”)混淆。建議以《莊子》原典及權威詞典釋義為準。


四、示例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捧心》的意思

《捧心》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極度悲傷或内心痛苦的感受。它以握手捧在心口上的姿勢來比喻内心的傷痛無法言語表達。

拆分部首和筆畫

《捧心》的部首是“手”,具體的拆分筆畫為:“扌”、“冖”、“心”。

來源

《捧心》最早出現在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一書中,描述了晉朝政治家劉毅因痛失愛妾嚴飚而内心深受創傷的情景。

繁體

《捧心》的繁體字為「捧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拼音為“pěng xīn”的《捧心》通常寫作「捧脘」,其中脘是指胸前的部分。

例句

1. 他聽到噩耗時,不禁捧心長歎。

2. 失去親人的痛苦讓她感覺自己的心被捧破了。

組詞

1. 捧杯:拿着杯子舉起來。

2. 捧花:手中托着鮮花。

3. 捧書:兩手托住書本。

近義詞

1. 心碎:形容内心痛苦,與“捧心”意思相近。

2. 傷心:描述因傷害或失去而感到悲傷。

反義詞

内心歡樂、喜悅、滿足等與“捧心”相對的情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