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鲙炙的意思、鲙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鲙炙的解釋

(1).細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太平禦覽》卷九四○引 漢 楊孚 《異物志》:“南方魚多不肥美,惟魿魚為上,大者長二尺,作鱠炙,尤香而美。” 唐 姚合 《過張邯鄲莊》詩:“苟餐非其所,鱠炙為蒺藜。” 唐 陸龜蒙 《村夜》詩之二:“纖洪動絲竹,水陸供鱠炙。”

(2).比喻美好的詩文為人稱贊。 宋 吳坰 《五總志》:“時人鱠炙,以為切對。”參見“ 膾炙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鲙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uài zhì,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指代
    指“細切的肉”(鲙)和“烤熟的肉”(炙),泛指美味的佳肴。例如《太平禦覽》引漢楊孚《異物志》提到南方魚類中“魿魚”適合制作鲙炙,形容其香氣和美味。

  2. 引申用法
    唐代詩人陸龜蒙在《村夜》中寫道:“纖洪動絲竹,水陸供鱠炙”,通過“鲙炙”描繪宴席的豐盛場景。


二、比喻意義

該詞常被用來比喻優秀的詩文作品廣受贊譽。例如古籍中提及“鲙炙人口”,即形容詩文如同美味佳肴般被人傳誦、稱贊。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證或古籍出處,可參考《太平禦覽》《異物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鲙炙》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鲙炙》是一個中文詞語,它的意思是熱炙,指将食物直接曝露于火中進行烘烤或燒烤的烹饪方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鲙炙》可以拆分為魚部和日部,它的總筆畫數為21畫。

來源和繁體

《鲙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作為一種描述烹饪方法的詞語。在繁體字中,《鲙炙》寫作「鮬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據史書記載,古時候《鲙炙》的寫法是「魁要」。

例句

1. 廚師用鐵夾将鲙炙的魚肉從火上取下。

2. 據說鲙炙的烤魚口感更好。

組詞

魚炙、炙鴨、炙羊肉、炙牛肉

近義詞

烘烤、烤制、燒烤

反義詞

水煮、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