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源的意思、禅源的詳細解釋
禅源的解釋
禅門的根本道理。 唐 宗密 《<禅源諸诠集>都序》:“《禪源諸詮集》者,寫録諸家所述詮表禪門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為一藏,以貽後代,故都題此名也。禪是 天竺 之語,具雲禪那, 中華 翻為思維修,亦名靜慮,皆定慧之通稱也。源者,是一切衆生本覺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稱為禪那。此性是禪之本源,故雲禪源。”
詞語分解
- 禅的解釋 禅 (禪) á 佛教指靜思:坐禅。參(乶 )禅。禅心。禅機(佛教禅宗啟發門徒悟道時使用的隱語、比喻以及帶有暗示性的動作等)。禅宗。禅定。 特指佛教的:禅師。禅杖。禅林。禅堂。 禅 (禪) à 帝王的
- 源的解釋 源 á 水流所從出的地方:河源。泉源。發源。源遠流長。源頭。 事物的根由:來源。資源。淵源。能源。起源。策源地。 姓。 流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禅源”是一個佛教術語,其核心含義為禅門的根本道理,拼音為“chán yuán”。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禅源”指禅宗的核心思想或根本教義,強調通過靜慮和定慧修行的方式,回歸衆生的本覺真性(即佛性)。這一概念體現了禅宗對内在心性的重視,而非外在形式。
2.字義拆分
- 禅:源于梵語“Dhyāna”,意為“靜慮”“思維修”,指通過冥想達到定慧合一的修行方法。
- 源:指根本或起源,即衆生本具的佛性(亦稱“心地”)。唐代宗密在《禅源諸诠集》中解釋:“此性是禅之本源,故雲禅源”。
3.文獻出處
唐代宗密的《禅源諸诠集都序》是最早系統闡釋“禅源”的文獻。書中提到禅宗各派學說雖方法不同,但皆以“明心見性”為終極目标,強調“悟之名慧,修之名定”的修行次第。
4.實際應用
曆史上,“禅源”一詞常與寺廟或修行場所相關。例如浙江臨安的“禅源寺”,既是修行之地,也象征禅宗思想的傳播中心。胡適曾為該寺題寫對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體現了禅宗注重實踐的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曆史演變或相關典籍,可參考唐代宗密的《禅源諸诠集》及現代佛學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禅源(chán yuán)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會對該詞組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簡要的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禅字的拆分部首是示字旁(示字心),它是心字旁的一種變形。筆畫共有12畫。
源字的拆分部首是水字旁(水,又稱三點水),筆畫共有13畫。
來源:
禅源一詞源自《莊子》一篇名為《齊物論》的文章,其中有一句“禅越其所未聞,談者其所未得,焉得虛(無)舟而無方(便)乎?”禅源在這裡表示超越常人理解和尋找真理的源泉。
繁體字:
禅源的繁體字為禪源。
古時候漢字寫法:
禅字的古漢字寫法為禪,源字的古漢字寫法為㵎。
例句:
他深入思考,尋求内心的禅源。
我們應當從禅源中汲取智慧和靈感。
組詞:
禅學、禅宗、禅坐、禅修、源泉、源自等。
近義詞:
禅理、禅思、禅機、禅悟、禅心、淵源等。
反義詞:
紛争、紛擾、雜念、煩惱、迷惑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你更好地了解禅源一詞。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