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舞的意思、六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舞的解釋

(1).六種樂舞。謂 黃帝 之《雲門》、 堯 之《鹹池》、 舜 之《大韶》、 禹 之《大夏》、 湯 之《大濩》、 武王 之《大武》。《漢書·郊祀志下》:“以六律、六鐘、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 顔師古 注:“六舞,《雲門》、《鹹池》、《大韶》、《大夏》、《大護》、《大武》也。”

(2).六種樂舞。謂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幹舞、人舞。《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幹舞,有人舞。”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雲:“帗舞者,全羽;羽舞者,析羽;皇舞者,以羽冒覆頭上,衣飾翡翠之羽;旄舞者,氂牛之尾;幹舞者,兵舞;人舞者,手舞。”《漢書·禮樂志》:“國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皆學歌九德,誦六詩,習六舞、五聲、八音之和。故 帝舜 命 夔 曰:‘女典樂,教胄子。’” 唐玄宗 《首夏花萼樓觀群臣宴甯王山亭回樓下又申之以賞樂賦詩》:“九歌揚政要,六舞散朝衣。” 宋 葉適 《送周子靜》詩:“一 夔 開迹後,六舞待時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六舞”是中國古代樂舞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曆史文獻和用途來理解:

一、六代樂舞(帝王祭祀樂舞)

這是周代整理并用于祭祀的六種大型樂舞,分别對應不同帝王,具有明确的禮儀功能:

  1. 《雲門》(黃帝時期):祭祀天神,象征雲圖騰崇拜。
  2. 《鹹池》(堯時期):祭祀地神,表現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3. 《大韶》(舜時期):歌頌舜以德治天下,孔子曾贊其“盡善盡美”。
  4. 《大夏》(禹時期):頌揚大禹治水功績,用籥(樂器)和羽飾舞蹈。
  5. 《大濩》(商湯時期):紀念商湯伐桀的戰争,帶有武舞特征。
  6. 《大武》(周武王時期):表現武王克商的曆史,結構宏大,分六段演繹。

這類樂舞被後世稱為“先王之舞”,主要用于祭祀、慶典等國家重大儀式,具有政治教化和禮制規範作用。

二、六小舞(禮儀性舞蹈)

另一種解釋指六種小型儀式舞蹈,常見于周代貴族教育(如“六藝”中的樂舞)或次級祭祀場合:

  1. 帗舞:持五彩缯(絲綢條)而舞,用于祭祀社稷。
  2. 羽舞:執白色鳥羽,祭祀四方神靈。
  3. 皇舞:戴羽冠、執彩色羽毛,祈雨時使用。
  4. 旄舞:持牦牛尾裝飾的舞具,用于辟雍(學校)祭祀。
  5. 幹舞:持盾牌(幹)的武舞,用于山川祭祀。
  6. 人舞:徒手而舞,注重衣袖動作,用于星辰祭祀。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樂舞的表演形式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周禮·春官》等古籍,或查閱權威曆史類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六舞》的意思

《六舞》是指中國古代文學家李白創作的一首舞蹈詩歌。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美麗的舞蹈場景,展示了舞者優美的動作和獨特的舞姿。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六舞》中的漢字拆分為:六 八 入 舞

部首:八 入 舞

筆畫:六 六 入 八 八 舞

來源和繁體

《六舞》是李白在唐朝創作的一首詩歌,該詩作于他的晚年。李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詩人,被譽為“詩仙”,他的詩歌作品廣泛流傳于後世。《六舞》表達了他對舞蹈的熱愛和對自由奔放的追求。

在繁體字中, 《六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即“六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些變化,可以看到《六舞》這個詞在古代文獻中有不同的寫法,如“六舞”、“陸舞”等。這些變化主要是因為古代文字的演變和手寫風格的差異。

例句

李白的《六舞》中有一句著名的詩句:“唯将終夜長開眉,報答平生未展眉。”這句詩以舞蹈者開眉的動作為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于生命的熱愛和奮發向前的精神。

組詞

組詞:舞蹈、舞台、舞姿、舞者、舞曲

近義詞

近義詞:舞藝、舞技、舞步、舞蹈

反義詞

反義詞:休息、靜止、停舞、停止舞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