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柳條邊的意思、柳條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柳條邊的解釋

清 初 順治 間開始分段修築,至 康熙 中陸續完成的一條柳條籬笆。也稱 盛京邊牆 、 柳牆 、 柳城 、 條子邊 。南起今 遼甯 鳳城 南,東北經 新賓 東折西北至 開原 北,又折而西南至 山海關 北接 長城 ,名為“老邊”。自 開原 東北至今 吉林市 北,名為“新邊”。初設邊門二十一,後減為二十。每門常駐官兵各數十人,稽察出入。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 盛京 吉林 ,則以柳條結邊為界, 柳條邊 依内外 興安嶺 而建。” 清 彭兆琮 《感事》詩之八:“誰持木罌渡,頓潰 柳條邊 。” 蔣士超 《出關至沉陽作》詩:“ 榆關 東瞰 柳條邊 , 遼海 人民異昔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柳條邊”一詞有兩種不同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曆史地理概念(主要含義)

柳條邊是清朝初期為保護東北“龍興之地”而修築的邊界設施,又稱“盛京邊牆”或“條子邊”。其特點包括:

  1. 結構與修築方法
    用土堆成寬、高各三尺的堤壩,堤上每隔五尺插柳條三株,并以繩連結,形成“插柳結繩”的籬笆;外側挖掘深壕,形成人工屏障。
  2. 分布與分段
    • 老邊:南起遼甯鳳城,經新賓、開原至山海關,全長約950公裡,接續長城。
    • 新邊:自開原向東北延伸至吉林市北部,形成第二道防線。
  3. 功能與意義
    禁止漢人、蒙古人等進入東北墾荒、狩獵或采參,以維護滿族特權及自然資源。邊牆設20餘處邊門,由官兵駐守稽查出入。

二、成語用法(引申含義)

在文學語境中,“柳條邊”被引申為成語,比喻性格猶豫不決、缺乏果斷,如同柳枝隨風搖擺。例如形容人在決策時優柔寡斷,易受外界影響。

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曆史實體的“柳條邊”更為常見。若需進一步了解清代邊政或詩詞中的隱喻,可參考權威史料或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柳條邊》的意思

《柳條邊》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将柳條編織而成的邊,通常用于描繪柳樹枝條的形狀、顔色或者是柳樹編成的物品的外觀特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柳條邊》的拆分部首是木字旁,它的構成部分包含了“木”字旁、右側的“田”字旁以及底部的“頁”字旁。總共有12畫。

來源和繁體

《柳條邊》是一個現代漢字,它沒有具體的來源故事。繁體字形為「柳條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柳條邊”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邊的字形是以辵部為主,另一部分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柳刀邊」。

例句

1. 柳條邊兒輕柔地拂過湖面,映襯着碧綠的荷葉,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2. 小女孩手捧一束用柳條編成的花籃,上面還裝飾着小雛菊,十分精緻。

組詞

柳條、邊緣、柳枝、邊界

近義詞

柳枝、柳樹邊、柳邊

反義詞

實心、實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