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名劍。 三國 魏 曹植 《寶刀賦》:“踰南 越 之巨闕,超西 楚 之太阿。”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器用》:“劍之鋼者,刃多毀缺,巨闕是也。故不可純用劑鋼。”
(2).泛指利劍。 唐 僧鸾 《贈李粲秀才》詩:“筆下銛磨巨闕鋒,胸中靜灧西江水。”
(3).中醫針灸穴位名。《淮南子·俶真訓》“而神遊魏闕之下” 漢 高誘 注:“魏闕……一曰心下巨闕,神内守也。”《三國志·魏志·樊阿傳》:“凡醫鹹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 阿 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醫宗金鑒·奇經八脈總歌·任脈分寸歌》:“巨闕臍上六寸五。”注:“從上腕上行,在兩歧骨下二寸,巨闕穴也。”
“巨阙”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來源與特點
巨阙是春秋時期著名鑄劍師歐冶子所鑄名劍,位列“八荒名劍”之一(與承影、純鈞等齊名)。其特點是鈍而厚重,因堅硬無比被稱為“天下至尊”。
據《夢溪筆談》記載,巨阙因鋼材過硬易損刃,故不宜純用劑鋼鑄造。
文化象征
在文學中常象征權威與力量,如曹植《寶刀賦》以巨阙與太阿劍并稱,突顯其地位。
位置與功能
巨阙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6寸(約兩橫指處),屬任脈。主要功能為安神甯心、寬胸止痛,常用于治療胃腸疾病。
穴位釋義
名稱中“巨”意為大,“阙”通“缺”,指此處為胸腹交接凹陷,聚集濕熱之氣,故稱“巨阙”。
在詩詞中常借指鋒利兵器,如唐僧鸾《贈李粲秀才》以“巨阙鋒”比喻筆鋒犀利,現代也用于形容剛強堅毅的意象。
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可參考對應來源:
巨阙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巨大的難題或問題。它通常用來形容非常複雜或困難的事物。
巨阙的拆分部首是⻗和阜。其中,⻗是漢字的部首之一,表示相關詞彙與風有關;阜也是一個部首,代表與山丘有關的意義。巨阙的拆分筆畫為14畫。
巨阙這個詞組最初來源于古代宮廷的禮儀制度。在古代中國,皇帝登基舉行大典時,必須依照嚴格的規定來進行,包括建造特殊的大門、設立官職等。這些規定被稱為"巨阙",意味着極其繁瑣和困難的儀式。
巨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巨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巨阙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巨可以寫作泥或䟂,阙可以寫作闕。
1. 這個項目的實施将面臨巨阙的挑戰。
2. 解決這個問題将需要克服巨阙。
堆積如山、龐雜複雜、讓人頭疼、棘手困難
艱難險阻、大難不死、棘手難題
簡單易行、輕而易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