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名劍。 三國 魏 曹植 《寶刀賦》:“踰南 越 之巨闕,超西 楚 之太阿。”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器用》:“劍之鋼者,刃多毀缺,巨闕是也。故不可純用劑鋼。”
(2).泛指利劍。 唐 僧鸾 《贈李粲秀才》詩:“筆下銛磨巨闕鋒,胸中靜灧西江水。”
(3).中醫針灸穴位名。《淮南子·俶真訓》“而神遊魏闕之下” 漢 高誘 注:“魏闕……一曰心下巨闕,神内守也。”《三國志·魏志·樊阿傳》:“凡醫鹹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 阿 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醫宗金鑒·奇經八脈總歌·任脈分寸歌》:“巨闕臍上六寸五。”注:“從上腕上行,在兩歧骨下二寸,巨闕穴也。”
巨阙(jù què)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器物、醫學兩個維度展開:
一、器物指代:古代名劍 巨阙為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五把名劍之一。《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記載:“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阙。”其劍身闊大厚重,因“穿銅釜,絕鐵粝”得名,象征剛猛無俦的威力,《吳越春秋》稱其“非寶劍不足以當之”。
二、醫學術語:任脈穴位 在中醫體系中,巨阙是任脈第14號穴位,出自《黃帝内經·素問》。定位标準取“胸尾穴下一寸”(《針灸甲乙經》),約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臍中上6寸處。該穴主治心胸痛、反胃、驚悸等症,《千金要方》載其可“主霍亂洩注,喘息不止”,現代臨床多用于治療胃部疾病與精神焦慮。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黃帝内經素問校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等權威典籍,名詞解釋符合《通用規範漢字表》用字标準。
“巨阙”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來源與特點
巨阙是春秋時期著名鑄劍師歐冶子所鑄名劍,位列“八荒名劍”之一(與承影、純鈞等齊名)。其特點是鈍而厚重,因堅硬無比被稱為“天下至尊”。
據《夢溪筆談》記載,巨阙因鋼材過硬易損刃,故不宜純用劑鋼鑄造。
文化象征
在文學中常象征權威與力量,如曹植《寶刀賦》以巨阙與太阿劍并稱,突顯其地位。
位置與功能
巨阙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6寸(約兩橫指處),屬任脈。主要功能為安神甯心、寬胸止痛,常用于治療胃腸疾病。
穴位釋義
名稱中“巨”意為大,“阙”通“缺”,指此處為胸腹交接凹陷,聚集濕熱之氣,故稱“巨阙”。
在詩詞中常借指鋒利兵器,如唐僧鸾《贈李粲秀才》以“巨阙鋒”比喻筆鋒犀利,現代也用于形容剛強堅毅的意象。
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可參考對應來源:
拜影白越悲弦變造布天蓋地嘈嘈哜哜草劄充擴竄迹簇羽待敵盜耕東翁凍芋反手可得弓弦光洽寡聞少見鹄殼胡以警種譏問浚波軍庸空宗賴骨頑皮蘭芷之室連比列鼎而食靈隱寺廪贍流痞龍幡率俗沒空兒明瞳扭扭屹屹青瞑人綱仁事撒刁桑田碧海上跻聲伎聲樂神奸巨猾射生軍社鼷說真方死賬唐昌觀饕淫童騃銅筋鐵骨通亂網開一面香稌閑言銷距席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