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貫心的意思、貫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貫心的解釋

(1).深入心中。《晉書·涼武昭王玄盛傳》:“富貴而不驕者至難也,念此貫心,勿忘須臾。” 唐 于邵 《與蕭相公書》:“由此而言,痕累未盡,每一念至,驚危貫心。” 宋 洪適 《報庵十六尊者偈》:“我等痛貫心,歸命諸尊者,願以大利益,作我罔極報。”

(2).貫穿心髒。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下:“既一發箭,使往覘之,奴已貫心而斃矣。” 明 陳繼儒 《虎荟》卷四:“果有一虎哮吼而至,前足觸機,箭乃中其三斑,貫心而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貫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深入心中
    指某種情感或意念深刻烙印在内心,常用于描述極度的痛苦、警示或感悟。

    • 出處:《晉書·涼武昭王玄盛傳》提到“富貴而不驕者至難也,念此貫心,勿忘須臾”,強調将警示牢記于心。
    • 例句:唐代于邵在《與蕭相公書》中寫道“每一念至,驚危貫心”,形容憂慮深入内心。
  2. 貫穿心髒
    字面指物體(如箭)刺穿心髒,多用于古代戰争或狩獵場景。

    • 出處:南唐《金華子雜編》記載“奴已貫心而斃矣”,明代《虎荟》描述老虎“貫心而喑”。
    • 例句:現代造句如“無頭的殘軀,痛貫心膂”。

二、擴展用法

在部分語境中,“貫心”被引申為直擊人心、令人震撼的比喻義,如“貫心的言論”表示話語深刻有力。不過這一用法多見于現代解釋,古籍中較少見。

“貫心”既可表達抽象的情感深度,亦可指具體的物理貫穿,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古籍用例多見于《晉書》《金華子雜編》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貫心

貫心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含義豐富。它有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以下是對貫心的詳細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貫心的拆分部首是貝字旁(貝字底下加一橫),它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

貫心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據說,它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作品中。在那個時候,貫心被用來形容一種痛苦或悲傷深入内心的感覺。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的意義逐漸演變,延伸到了更廣泛的情感和體驗上。

繁體字

貫心在繁體字中寫作「貫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貫心在古時候的寫法是更為繁複的。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漢字的寫法發生了變化,逐漸演變成現在我們所熟悉的形态。

例句

1. 他的話語直擊我内心的深處,如同一把貫心的利劍。

2. 這個電影情節非常吸引人,觀衆們被貫心的劇情所打動。

組詞

貫心可以組成其他詞彙,如貫徹、貫串、貫注等。

近義詞

與貫心意思相近的詞有滲透、穿透、貫穿等。

反義詞

貫心的反義詞可以是無所觸動、心如止水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