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行禮如儀,不失其度。《韓詩外傳》卷四:“愛由情出謂之仁,節愛理宜謂之義,緻愛恭謹謂之禮,文禮謂之容。” 漢 賈誼 《新書·修政語下》:“諸侯接士而使吏禮恭於人者,謂之文禮矣。”
(2).禮儀制度。《後漢書·黨锢傳序》:“及 漢祖 仗劍,武夫勃興,憲令寬賒,文禮簡闊。”
“文禮”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行禮如儀,不失其度
指行為舉止符合禮儀規範,體現恭敬與莊重。例如《韓詩外傳》提到“文禮謂之容”,強調通過禮儀展現儀态;漢代賈誼的《新書》也以“文禮”形容諸侯待客時的恭敬态度。
禮儀制度
泛指社會或文化中的禮節規範。如《後漢書》記載“文禮簡闊”,描述漢代初期禮儀制度的簡略。現代用法中,該詞可指代文化修養與禮儀的結合,形容人知書達理。
“文禮”常用于姓名,包含雙重期許: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姓名案例,可查閱《韓詩外傳》《後漢書》等文獻,或參考姓名學解析資料。
《文禮》是一個漢語詞彙,可指文化和禮節。其中的“文”指文化或文學,代表了知識、藝術和精神深度。而“禮”則代表着社會交往和人際關系中的禮節、規範和儀式。
《文禮》的第一個字“文”由“文”和“文”組成,其中部首為“文”,筆畫數為四;第二個字“禮”由“示”和“礻”構成,其中部首為“示”,筆畫數為五。
《文禮》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周禮》是西周時期晚期至春秋時期出現的一部重要典籍,其中包含了關于禮儀的規範和系統的闡述。《文禮》一詞借指這些禮儀和文化的内容。
《文禮》的繁體字是「文禮」。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文禮》中的字在古代有可能采用更古老的形式書寫,但具體細節根據具體時期而變化。
1. 他十分注重文禮,對于每項活動都進行精心準備。
2. 這個國家的文化十分豐富,重視傳統文禮。
文風、文化、文人、文學、文藝、禮儀、禮貌、禮節、禮讓、禮儀之邦
近義詞:文雅、文明、文化禮節
反義詞:野蠻、粗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