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廟的意思、灌廟的詳細解釋
灌廟的解釋
聚群廟之主于太廟。《大戴禮記·千乘》:“千乘之國,受命於天子,通其四疆,教其書社,循其灌廟。” 王聘珍 解诂:“循,順也。灌,聚也。順其昭穆,聚羣廟之主於太廟,而行大祭之禮。”
詞語分解
- 灌的解釋 灌 à 澆地:灌溉。灌渠。澆灌。 注入液體:灌注。灌漿。灌腸。 指錄音:灌唱片。 煉鑄。 叢生,亦指叢生的樹木:灌木。灌叢。 古代祭祀的一種儀式,斟酒澆地降神。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廟的解釋 廟 (廟) à 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廟。宗廟。太廟。 供神佛或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廟。嶽廟。寺廟。 王宮的前殿,泛指朝廷:廟堂。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灌廟”是一個古代禮儀術語,其核心含義為“聚群廟之主于太廟”,即将各宗廟的神主(供奉的祖先牌位)彙集到太廟進行祭祀。具體解析如下:
1.基本含義
- 字面釋義:“灌”意為聚集,“廟”指宗廟。因此“灌廟”即聚合諸廟的神主于太廟,行大祭之禮。
- 儀式背景:古代禮制中,太廟是帝王祭祀祖先的最高場所,而“灌廟”是特定時期(如國家大典、重要祭祀)将分散的宗廟神主統一供奉于太廟的儀式,體現對祖先的尊崇與禮制規範。
2.文獻出處與考證
- 出自《大戴禮記·千乘》:“千乘之國,受命于天子……循其灌廟。”
- 清代學者王聘珍在《解诂》中進一步闡釋:“順其昭穆,聚群廟之主于太廟,而行大祭之禮。”
- 昭穆:古代宗廟排列次序,左為昭(父輩),右為穆(子輩),體現長幼尊卑。
3.與其他解釋的辨析
- 祭祀用“灌”的争議:部分資料(如)提到“灌廟”指向廟宇傾倒液體(如酒水)以表敬意。此解釋可能與“灌祭”(以酒澆地)混淆,但主流權威文獻(如《大戴禮記》及漢典)均支持“聚合神主”的含義。
- 結論:結合文獻與權威考據,“灌廟”應特指彙集神主的祭祀儀式,而非傾倒液體。
4.曆史意義
這一禮儀體現了古代中國“敬天法祖”的思想,通過聚合神主強化宗法制度的權威性,同時彰顯天子對諸侯國的統禦(如《千乘》中“千乘之國”需遵循此禮)。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大戴禮記》原文或清代禮學考據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灌廟》的意思
《灌廟》是一個成語,表示以欺騙的手段迷惑、追求私利。通常用來形容那些不擇手段、不顧道德底線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灌廟》由“灌”和“廟”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灌”的部首是水字旁,共7畫;“廟”的部首是廣字旁,共7畫。
來源
《灌廟》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是其中的一則寓言故事。後來成為成語,被頻繁運用于文學作品和日常口語中。
繁體
繁體字為《澉廟》,讀音和意思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在《灌廟》這個詞的情況下,其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
例句
他利用謊言和欺騙灌廟,最終得到了他想要的利益。
組詞
灌輸、灌溉、廟堂、宗廟
近義詞
欺騙、蒙蔽、詐騙、愚弄
反義詞
誠實、正直、真實、坦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