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粮石的意思、粮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粮石的解释

指粮食。以石计量,故称。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圣谕》:“九月,説与百姓每,秋成后须要积蓄多餘粮石,以备荒歉。”《清会典事例·户部·积储》:“凡旗仓额储仓粮,每年出陈易新,将额储变色粮石,照时价减银平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粮石”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和词义两个层面解析,具有明确的古代社会经济背景。以下依据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进行解释:


一、字义分解

  1. 粮(糧)

    • 本义:指谷物、食物,特指行军或旅行时携带的干粮。
    • 引申义:泛指一切粮食作物(如稻、麦、粟等)。

      来源:《说文解字》释“粮”为“谷食”,《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供食用的谷物、豆类等”。

  2. 石(dàn)

    • 核心义:容量单位(非重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
    • 古代计量:秦汉时期一石约合现代27-30公斤,历代标准略有浮动。

      来源:《汉书·律历志》载“量者,龠、合、升、斗、石也”,《中国历代度量衡考》考证其容量体系。


二、复合词“粮石”的释义

“粮石”作为固定搭配,特指以“石”为计量单位的粮食总量,多用于古代财政、军事及俸禄制度。

来源:《汉语大词典》释“粮石”为“粮食以石计量”;《辞源》注“石为量词,用于粮米”。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史记·平准书》:

    “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此处“石”即粮石计量单位,反映汉代中央粮食调配规模。

  2. 《新唐书·百官志》:

    “京官俸禄,岁给粮石有差。”

    明确唐代官员俸禄以粮石分级发放的制度。


四、现代使用与概念延伸

现代汉语中,“粮石”因计量单位改革(改用“公斤”“吨”)而罕用,但仍在历史研究、古籍阅读中出现,需结合语境理解其经济内涵。例如:


“粮石”是以容量单位“石”核算粮食的专称,贯穿中国古代经济制度,是研究农耕文明财政、军事体系的关键词。其释义需紧扣计量属性及历史语境,避免与现代“粮食”概念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

“粮石”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粮石”指粮食,其中“石”(dàn)是古代容量单位(一石约等于十斗)。该词强调以“石”为计量单位记录或储存粮食,常见于官方文书和政策表述中。

历史用例

  1. 明代记载:明沈榜《宛署杂记·圣谕》提到“积蓄多餘粮石,以备荒歉”,指储备多余粮食以应对灾荒。
  2. 清代政策:《清会典事例·户部·积储》中要求定期更换陈粮,“变色粮石照时价减银平糶”,即根据市场价调整储粮。

辨析

“粮石”是古代对粮食的计量表述,多用于政策或仓储管理,强调以“石”为单位统计粮食储备量。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宛署杂记》或《清会典事例》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梨蒸食暗潮凹凸不平扳指儿倍增碧蓝饼肥池溜崇极仇英打拍缝缝连连风音奋头腹囊感惭狗气鼓动诡事赫赫英名虹玉华屋岬嶱见光角妙稽参疾忙金马署均势圹僚魁衡枯碛老泼狗麪雪妙舞清歌民气宁平派司陪扈浅浮巧偷豪夺栖暮泉涌软檐森映沙里淘金赏田蒴轴四香阁送战隧志俗机枉记违世绝俗危亭武偃闲径掀擢孝称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