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離決 ”。猶分離。《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痙濕喝病>》“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集注引 程知 曰:“二便不禁,盛陰欲下脫也,陰陽離決,死矣。” 清 秦笃輝 《平書·人事篇上》:“今人以聖賢之言為一事,己身之行為一事,判然離決,習為固然,恬不為怪,久矣。”
見“ 離決 ”。
"離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分離、分裂或斷絕,常用于描述事物或關系由整體狀态走向解體或分離的過程。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經典文獻,其釋義與用法可歸納如下:
分離;分裂
指事物從統一整體中分開,或關系、紐帶徹底斷開。
例: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黃帝内經·素問》)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8年,第4213頁。
斷絕;破裂
強調不可挽回的割裂狀态,多用于抽象關系(如情感、契約)。
例:雙方盟約離決,再無轉圜餘地。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年,第892頁。
在中醫理論中,"離決"特指陰陽平衡的徹底崩潰,視為生命機能衰竭的危象:
"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生氣通天論》)
意指陰陽失調至不可調和之境,導緻生命能量枯竭。
來源:《黃帝内經》解讀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年,第56頁;中華經典古籍庫《素問》原文(官方學術平台)。
自然事物分離
冰川離決,形成浮冰。
語料來源: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CCL)。
社會關系破裂
家族因遺産糾紛離決,親情蕩然無存。
例證:《當代漢語用法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第305頁。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離,黃倉庚也,鳴則蠶生。引申為分散之義。"
"決,行流也。引申為斷義。"
二者複合為"離決",強化分離的不可逆性。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2009年,第287頁、第567頁。
《古代漢語詞典》:
"離決:分離,分裂。多指不可複合之狀。"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980頁。
古典用例:
"邦國離決,諸侯并起。"(《後漢書·隗嚣傳》)
釋義:政權分裂,地方勢力割據自立。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現代用例:
"長期冷戰導緻盟友關系離決。"
語境:國際政治分析報告。
來源:《人民日報》語料庫,2020年外交評論版。
“離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分離”,在不同語境中有具體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離決”指事物或關系的分離、分裂,可寫作“離決”或“離決”。例如清代文獻中“陰陽離決,死矣”即用此意。
在中醫典籍中,“離決”特指陰陽失衡導緻的極端狀态。如《黃帝内經》提到“陰陽離決,精氣乃絕”,指陰陽完全分離時生命終結。
近現代詩詞如白敦仁《浣溪沙》中“直緣離決恐情傷”,以“離決”表達情感斷裂的哀傷。
《離決》亦為一部奇幻修真小說名,但此用法與詞義本身無直接關聯。
該詞多用于描述抽象關系的斷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究中醫或文學案例,可查閱《醫宗金鑒》《黃帝内經》等原始文獻。
兵旗長律祠部牒縒綜觕豪得悉掉瀁疊騎鬥茶短句獨腳五通敦奬二言防維繁巧風飓果疏海西湟波晦曚禍媒胡桐僭濫精品酒醉飯飽聚晤客奉口炎魁台老大蟲斂錢獵物離襟陵兵龍門寺亂發羅袂落選門族杷杆船佩紫貧稚淺妙勤約屈短肉眼凡夫三右掃境生往盛養四大宿遇彤珠推後吐實文期酒會五言絕挦補銷假小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