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摘取美好的詞句。 唐 芮挺章 《<國秀集>序》:“雖發詞遣句,未協風騷;而披林擷秀,揭厲良多。”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二:“而二妙采真,披雲擷秀,讀之令人步步欲仙。”
“撷秀”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于文學或藝術領域,其含義與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解釋:
總結來看,“撷秀”既是一個動作性詞彙,也蘊含審美意趣,適用于強調對美好事物的精選與提煉。如需更全面例證,可參考《國秀集》或古典散文集。
《撷秀》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采集、摘取或欣賞美好的事物。可以形容人們從自然或藝術作品中選取精美之處,體味其中的美感。
《撷秀》的拆分部首是手和禾,其中手表示與手相關的事物,禾表示與農作物、土地相關的事物。
按照筆畫順序進行拆分,撷秀的筆畫分别是: 扌(3畫) 禾(5畫),總共8畫。
《撷秀》這個詞來源于《佛祖撷秀山清居示信齋》這篇法師的名作,成語指的是摘取、提煉或欣賞最美好、最高尚的事物或人物,并加以推廣。這個詞也經常用于表達對美好的推崇和追求。
撷秀的繁體字為「撷秀」。
在古時候,撷秀的漢字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異。如在《說文解字》中,撷的寫法是「讀」,但在現代漢字字典中的寫法為「撷」。秀的古字寫法是「㷍」,現代漢字字典中的寫法為「秀」。
1.他從這個畫展中撷秀了幾幅作品,帶回家中欣賞。
2.她善于撷秀他人的優點,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3.這個詩集中的詩句都是從詩人的日記中撷秀出來的,非常有深意。
撷秀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撷花(采摘鮮花)、撷取(摘取)、欣賞(欣賞美好事物)等。
近義詞有選摘、采集、摘錄等。
反義詞有淹沒、忽略、拾遺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