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平靜地認真思考。 宋 司馬光 《體要疏》:“陛下清心平慮,擇其是者而行之,非者不能復奪也。”
(2).即平露。瑞木名。詳“ 平露 ”。
“平慮”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在冷靜、平狀态下進行深入思考。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有明确記載,例如宋代司馬光在《體要疏》中提到:“陛下清心平慮,擇其是者而行之,非者不能複奪也。”
例句:面對複雜決策時,需清心平慮,方能明辨是非。
“平慮”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祥瑞樹木,與“平露”同義,但具體形态和象征意義需參考“平露”詞條。該釋義多見于古籍注解,現代使用較少。
補充說明:
《平慮》是一個意思豐富的詞彙,它可以指平靜地思考、冷靜地考慮問題。它是由漢字“平”和“慮”組成的。
《平慮》的部首是語。其中,“平”的部首是立,共有5畫;“慮”的部首是虍,共有6畫。
《平慮》是由《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不急平慮,自有後圖”這一句話演變而來。後來,人們将其作為一個詞彙使用,用來形容處理問題時的冷靜與深思熟慮。
《平慮》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平慮」。
在古時候,中文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平慮》這個詞的字形沒有發生較大變化,仍可保持為現代漢字的寫法。
1. 他在面對問題時總是能夠平慮,從而做出明智的決策。
2. 平慮一下再做決定,避免後悔的可能。
平心靜慮、深思熟慮、冷靜思考
冷靜、沉着、深思、明察
沖動、魯莽、輕浮、草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