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謂距王城五百裡之外為近郡。《漢書·王莽傳中》:“粟米之内曰内郡,其外曰近郡。” 顔師古 注:“《禹貢》去王城四百裡納粟,五百裡納米,皆在甸服之内。”
(2).指鄰近京城之郡。《後漢書·百官志四》:“﹝司隸校尉﹞ 孝武帝 初置,持節,掌舉百官以下,及京師近郡犯法者。” 宋 陸遊 《謝周樞使啟》:“入望清光,出臨近郡。”
“近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地理範圍定義
根據《漢書·王莽傳》等文獻記載,古代以王城為中心,将五百裡之外的區域稱為“近郡”,與“内郡”(粟米之内)形成區分。這一劃分源自《禹貢》中甸服制度的延伸,即距離王城四百裡納粟、五百裡納米,均屬于甸服範圍。
行政區域指代
在漢代及以後的行政體系中,“近郡”也特指鄰近京城的郡級行政區。例如《後漢書·百官志》提到司隸校尉負責監察京師及近郡的官員違法行為,宋代陸遊的《謝周樞使啟》中“出臨近郡”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補充說明
《近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近”和“郡”兩個字。
“近”字的部首是“辶”,總部首筆畫為7。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其中“辵”為部首的左邊的一部分。
“郡”字的部首是“阜”,總部首筆畫為8。它的拆分部首是“阝”,其中“阝”為部首的左邊的一部分。
《近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單位:“郡”。郡是古代中國的地方行政單位,相當于現代的地級市或縣一級。《近郡》表示靠近或接近某個郡縣地區。
《近郡》的繁體字為“近郡”。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的《說文解字》等字書記載,可以了解到古時候《近郡》的漢字寫法。然而,由于沒有直接的古代文獻記載,《近郡》的古漢字寫法暫時無法确定。
1. 他住在靠近郊區的一個小村莊,距離近郡隻有幾裡路。
2. 近郡的交通發展使得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1. 近鄰:指與自己住所相近的鄰居或鄰近的地區。 2. 近海:指靠近海洋的地區。 3. 近鄉情怯:指離鄉背井的人對家鄉的思鄉之情。
臨近、接近、毗鄰、靠近。
遠離、遠郊、遠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