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蘠的意思、東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蘠的解釋

即沙蓬。一年生草本。莖由基部分枝,堅硬,具條紋,幼時被毛。葉披針形至線形。花兩性。果實近圓形,兩面扁平。種子可食,也可榨油。《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東蘠彫胡。”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東蘠,實可食。” 明 胡侍 《真珠船·東牆》:“ 甘 、 涼 、 銀 、 夏 之野,沙中生草子,細如罌粟,堪作飯,俗名登粟,一名沙米……《子虛賦》‘東蘠雕胡’註:‘東蘠,實可食。’《廣志》:‘東牆,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 幽 、 涼 、 并 、 烏丸 地。’《魏書》:‘ 烏丸 地宜東牆。’餘意一物:‘東蘠’訛為‘登廂’,又訛為‘登粟’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東蘠”是一個古代植物名稱,其解釋主要來源于《本草綱目》等文獻。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釋義:

  1. 基本定義
    東蘠即“沙蓬”,屬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莖部從基部分枝,質地堅硬,表面有紋路,幼時帶有絨毛;葉片呈披針形至線形,花朵為兩性花,果實近圓形且扁平。

  2. 植物特征與用途

    • 形态:莖分枝多且堅硬,葉細長,果實扁平圓形。
    • 經濟價值:種子可食用,也可榨油,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 文獻記載: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谷二·東廧》中提及此植物,并說明“東廧”與“東蘠”為同一物。
  3. 注意點
    該詞在古籍中可能存在不同寫法(如“東廧”),但均指向同一植物。現代使用較少,若需深入研究,建議參考《本草綱目》原文或權威植物學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蘠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植物的一種花草。東蘠的拆分部首是⽉頭⽁,總共有13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并不十分明确,但據推測可能與東方地區的一種特定花草有關。 關于東蘠的繁體字形式,目前并沒有一個固定的繁體字,因為繁體字在不同地區和時期都有所不同,所以很難給出一個明确的答案。古時候漢字寫法也因時代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東蘠這個詞在古代一般會使用地區特定的寫法。 以下是一個關于東蘠的例句:我家後院裡開滿了美麗的東蘠,每年春天都會迎來一片芬芳的景象。 關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需要進一步了解東蘠在不同語境中的使用情況和相關詞彙才能給出具體的答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