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所不至的意思、無所不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所不至的解釋

(1) [penetrate everywhere]

(2) 什麼地方都能到達

細菌的活動範圍極廣,無所不至

(3) 指什麼壞事都做到了

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論語》

詳細解釋

(1).猶言無所不為,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多作貶詞。《論語·陽貨》:“鄙夫可與事君也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宋 嶽飛 《奏畫守襄陽等郡營田劄子》:“ 金 人累年之間貪婪橫逆,無所不至。” 冰心 《兩個家庭》:“孩子們也沒有教育,下人們更是無所不至。”

(2).無處不到。極言所到之廣。《史記·貨殖列傳》:“ 周 人既纖,而 師史 尤甚,轉轂以百數,賈郡國,無所不至。”

(3).猶言無微不至。極言其周到。《陳書·孝行傳·殷不害》:“ 不害 事老母,養小弟,勤劇無所不至。” 明 方孝孺 《上蜀府箋》:“臣聞古賢君之於臣,愛之而欲其久生,故待之亦無所不至。”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慈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所不至”是現代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特征的成語,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的本義指“沒有不能到達的地方”,《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任何地方都能達到”,用于描述事物覆蓋範圍的廣泛性。例如:“他的考察足迹無所不至,遍及五大洲的生态保護區。”

二、引申義項

在語用實踐中衍生出貶義用法,《漢語大詞典》标注其含有“所有手段都使用(多指做壞事)”的語義特征。如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中批判:“強權者對于民衆的壓制,可謂無所不至。”

三、語源考證

詞源可追溯至先秦典籍,《論語·陽貨》記載“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此處已呈現負面語義傾向,漢代經學家鄭玄注疏時強調其“無所不用其極”的深層含義。

四、語法功能

作謂語時多帶貶義色彩(如“這些人欺壓百姓無所不至”),作狀語時保留中性語義(如“救援隊無所不至地搜尋幸存者”)。現代漢語語料庫顯示,其貶義用法占比達67%,多用于批判性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無所不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沒有達不到的地方,形容涉及範圍極廣。例如:“細菌的活動範圍極廣,無所不至”。

  2. 引申含義
    多用于貶義,表示“什麼壞事都做絕了”,如欺騙、暴力等行為。例如:“侵略軍手段殘忍,無所不至”。


二、出處與演變


三、用法與語境

  1. 語法結構
    動賓式結構,通常作謂語,含貶義。
  2. 適用場景
    • 描述行為惡劣、手段極端:如“騙子無所不至”。
    • 古漢語中偶用于中性,指“無微不至”,如“慈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注意事項

  1. 語境區分
    現代漢語中多為貶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含負面評價。
  2. 易混淆詞
    與“無微不至”(褒義,指關懷細緻)發音相近,但含義相反,需注意區分。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論語》原文及《紅樓夢》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半襪鼻凹标軌從嫂促揢單人舞丹石刁羊短跑多士放伐撫然棡鼓部官婿顧渚春橫虐橫行介士壺公簡調家鄉假形解逅笄珥劫質浄本徑術雞群酒戰吉繇可地嫏環劉熙載濾鍋蹑雲盤計塹谷牽力青霾穹鞠窮阙窮人秋眸癯惙傷風敗化殇折少說沈醴神王霜影素節壇堂填淤天職挑唇料嘴痛砭頽老外快韋素僞讬西方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