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詩·魯頌·泮水》:“思樂 泮水 ,薄采其芹”。本指 泮水 中的芹菜,借指古代學宮中的秀才。《負曝閑談》第十三回:“﹝ 陳鐵血 ﹞十三歲上擷了泮芹,一時有神童之目。”參見“ 泮水 ”。
“泮芹”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出自《詩經·魯頌·泮水》中的“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這裡的“泮水”指古代學宮(泮宮)前的半月形水池,“芹”即水芹菜,原句描繪了在泮水邊采芹的場景。
本義與引申義
文化關聯
古代科舉考試中,考中秀才稱為“入泮”或“采芹”,因此“泮芹”常與功名、才學相關聯,成為文人雅稱的象征。
“泮芹”從自然植物演變為文化符號,既承載《詩經》的文學意象,也映射古代教育制度與科舉文化。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詩經》原文或《負曝閑談》相關章節。
《泮芹》指的是一種草本植物,科學名稱為“Glehnia littoralis”,屬于傘形科。它生長在山區和濕潤的地方,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泮芹》也可以指由泮芹制成的藥材或藥物。
《泮芹》是一個由“水”部和“芹”部組成的字,它的部首分别是“氵”和“艹”,其中“水”部為左邊部分,表示與水相關的意思;“芹”部為右邊部分,表示與植物相關的意思。
按照中國漢字規範拆分,字母“泮”有5個筆畫,“芹”有7個筆畫。
《泮芹》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泮”原為一個獨立的字,表示池塘中漲潮的水;“芹”表示一種常見的野生植物。合并後的《泮芹》則指代草本植物或藥材。
繁體字中的《泮芹》寫作“泮菳”。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泮芹》在古代可寫作“泮菳”、“盼擯”等,但均指同一種草本植物。
1. 這道菜用了泮芹烹饪,口感清新爽口。
2. 這裡的藥店有賣泮芹的。
泮芹湯、泮芹水、泮芹茶、泮芹益氣丸
山芹、地皮背、海蒿
蔥、姜、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