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時官吏集于衙門,排班參見上司。亦用以形容午間群蜂飛集蜂房之狀。 元 金涓 《春日過繡湖》詩:“茅菴兀坐無餘事,靜看遊蜂報午衙。”
“午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本義
指午時官吏在衙門集合排班參見上司的慣例。古代官員通常在清晨(“早衙”)和午後(“晚衙”)處理公務,而“午衙”則是正午時分的短暫集合,可能用于彙報或禮儀性活動。元代詩人金涓在《春日過繡湖》中寫道:“靜看遊蜂報午衙”,以蜂群歸巢的規律性比喻官吏集合的場景。
引申比喻
因官吏午時集合的整齊規律,該詞常被用來形容午間群蜂飛回蜂房的自然現象,形成文學化的類比。這種用法多見于詩詞中,賦予自然景象以人文意趣。
補充說明
《午衙》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中午的集市,也指中午的市集”。在古代中國,人們經常在中午時分去集市購物、交流。因此,“午衙”也有“中午貨市”的意思。
午衙這個詞的“午”字的部首是“十”,而字的筆畫數為4畫;“衙”字由“行衣”構成,部首為“行”,筆畫數為16畫。
根據《康熙字典》,午衙一詞的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漢書·周勃傳》。在那個時代,中國各地都設有中午開市的“衙門”,來自各地的商販和百姓在這裡進行交易。後來,“衙”與“午”合并成為一個詞語,形成了現在的“午衙”。
在繁體字中,午衙的寫法仍然是“午衙”,并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代漢字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的午字的寫法古稱“普遍字體”,衙字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
1. 江南的午衙非常熱鬧,人們在這裡買賣各種商品。
2. 星期天的午衙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可以買到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常用搭配:午衙集市、午衙人聲鼎沸
近義詞:午市、午間市集
反義詞:清晨、黃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