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膽戰心寒的意思、膽戰心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膽戰心寒的解釋

[be terror-stricken] 猶“膽戰心驚”。形容十分害怕的樣子

諸将見李逵等殺了這一陣,衆人都膽戰心寒,不敢出戰。——《水浒傳》

詳細解釋

驚慌恐懼之極。《水浒傳》第一一二回:“諸将見 李逵 等殺了這一陣,衆人都膽戰心寒,不敢出戰。”《英烈傳》第四二回:“一路之間,提起 朱亮祖 三字,便膽戰心寒。” 劉白羽 《火光照紅海洋》:“但它是……一處讓敵人膽戰心寒的陣地。”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四:“ 劉鐵 那揮槍飛刀的英雄氣概,卻使他一直膽戰心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膽戰心寒”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1. 《水浒傳》:明代施耐庵所著,第112回提到“諸将見李逵等殺了這一陣,衆人都膽戰心寒,不敢出戰”。
  2. 《古今雜劇·楚昭王疏者下船》:元代雜劇中有“怕的是城荒國破,常子是膽戰心寒”的表述。

用法與示例

近義詞與反義詞

擴展說明

該成語通過“膽”與“心”的生理反應(顫抖、發冷),生動刻畫了心理恐懼的極緻狀态,常見于文學作品中渲染緊張氛圍或人物心理。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水浒傳》《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膽戰心寒

《膽戰心寒》是一個成語,形容非常害怕、恐懼的狀态。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詞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對該成語進行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膽戰心寒》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月)和心(忄),筆畫總數為37個。

詞源:
成語《膽戰心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陳涉世家》:“故膽戰心驚,如卧薪嘗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形容人們在面對困難時的害怕緊張的心态。

繁體:
《膽戰心寒》的繁體字為「膽戰心寒」。

古時候漢字寫法:
《膽戰心寒》的古代漢字寫法為「膽戰心寒」。

例句:
他聽到那個可怕的聲音後,不禁膽戰心寒,渾身顫抖。

組詞:
膽戰心寒的組詞有膽大心細、膽小如鼠、憤怒到發指等。

近義詞:
膽戰心寒的近義詞有心驚膽戰、膽戰心驚、膽寒心驚等。

反義詞:
膽戰心寒的反義詞是膽大心細、勇敢無畏、泰然自若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