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lligent and crafty] 聰慧而狡猾
[淑妃]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北史·馮淑妃傳》
機智靈巧。《北史·後妃傳下·齊後主馮淑妃》:“ 馮淑妃 名 小憐 ……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 唐 裴铏 《傳奇·孫恪》:“此猿是貧道為沙彌時所養, 開元 中,有天使 高力士 經過此,憐其慧黠,以束帛易之。” 明 方孝孺 《黃霸》:“ 王猛 慧黠小才,非有絶人之智,超世之量。”《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平素憨厚的 尚師傅 ,這回慧黠地眨眨眼睛。”
“慧黠”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聰慧而狡猾,形容人既機敏靈巧又帶有狡黠的特質。該詞由“慧”(智慧、聰穎)和“黠”(狡猾、機靈)組成,屬并列式結構。
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北史·後妃傳下·齊後主馮淑妃》:“馮淑妃名小憐……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後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尤其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聰穎女子的刻畫。
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包括“機智”“靈巧”,反義詞如“愚鈍”。現代用法中,可形容人機敏且帶俏皮感,例如:“她慧黠地眨了眨眼,巧妙化解了尴尬”。
例句參考
英文翻譯
可譯為“intelligent and crafty”,強調智慧與狡黠并存的特質。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證或現代用法分析,可參考漢典(-2)或滬江詞典等來源。
《慧黠》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是形容一個人聰明而機智,既有智慧又有狡黠的特點的。
《慧黠》的拆分部首是「心」和「黑」。其中,「心」表示智慧與情感,而「黑」表示狡詐與狡猾。它由11個筆畫組成。
《慧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著名小說《西遊記》。在小說中,悟空被形容為「慧黠通靈」,意味着他既聰明又狡黠。
在繁體中文中,「慧黠」的寫法為「慧狹」。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慧黠」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慧黠」可以寫作「慧瘕」或「慧插」,但這些寫法已不再廣泛使用。
1. 他在解決難題時展現出了慧黠的才智。
2. 她的慧黠讓她在工作中總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慧黠」這個詞本身已經組成了一個詞語,沒有特定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聰慧、機智、狡猾
反義詞:愚笨、呆闆、懵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