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慧黠的意思、慧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慧黠的解釋

[intelligent and crafty] 聰慧而狡猾

[淑妃]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北史·馮淑妃傳》

詳細解釋

機智靈巧。《北史·後妃傳下·齊後主馮淑妃》:“ 馮淑妃 名 小憐 ……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 唐 裴铏 《傳奇·孫恪》:“此猿是貧道為沙彌時所養, 開元 中,有天使 高力士 經過此,憐其慧黠,以束帛易之。” 明 方孝孺 《黃霸》:“ 王猛 慧黠小才,非有絶人之智,超世之量。”《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平素憨厚的 尚師傅 ,這回慧黠地眨眨眼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慧黠,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ì xiá,形容人既聰慧又帶點狡黠靈動的特質。其核心含義在于聰明而靈巧,機智中透露出一點俏皮或狡黠。這個詞通常帶有褒義色彩,強調的不是心機深沉,而是智慧與活潑、機敏的結合。

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來源依據:

  1. 核心釋義:

    • 聰明機敏,靈巧有才智。 這是“慧黠”最主要的含義,指人天資聰穎,反應敏捷,心思靈活,能夠迅速理解事物或找到巧妙的方法。
    • 帶有幾分俏皮、狡黠或淘氣。 “黠”字本身有狡猾、機靈的意思。在“慧黠”中,它弱化了貶義的“狡猾”成分,更強調一種不失可愛的機靈勁兒、小聰明或俏皮的智慧。這種狡黠常常表現為反應快、點子多、懂得變通,甚至帶點小小的惡作劇或捉弄人的意味,但通常不懷惡意。
  2. 用法與語境:

    • 常用于形容年輕人(尤其是少女或孩童) 的聰明伶俐、活潑靈動。例如:“小姑娘慧黠地眨了眨眼睛。”
    • 也用于形容成年人,突出其機智過人、反應敏捷、善于應對,有時帶點世故或圓滑(但程度較輕)。例如:“他慧黠地避開了那個敏感話題。”
    • 帶有一定的文學性和書面語色彩,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相對較低。
  3. 權威辭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解釋為“聰明而狡猾”。 這個解釋點明了核心的“聰明”與“黠”(狡猾)的結合,但在實際應用中,“狡猾”的程度通常較輕,更偏向于機靈、狡狯。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解釋為“聰明而狡猾”。 與《漢語大詞典》的釋義一緻,強調了該詞包含的“慧”(智慧)與“黠”(狡黠)的雙重特質。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王力等編): 對“黠”字的解釋包含“聰明;狡猾”。 這為理解“慧黠”中“黠”字的含義提供了基礎,即它既可以指正面的聰明,也可以指帶點負面色彩的狡猾,在“慧黠”中兩者融合。
  4. 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 《聊齋志異·嬰甯》: “慧黠”一詞常被用來形容蒲松齡筆下嬰甯這類既天真爛漫又帶點狡黠聰慧的狐女形象。嬰甯愛笑,看似不谙世事,實則内心聰慧,懂得用天真的外表化解困境或達到目的,是“慧黠”的典型代表。
    • 《紅樓夢》等古典小說: 常用來形容聰明伶俐、反應機敏、有時會耍點小聰明的丫鬟或小姐。

“慧黠”描繪的是一種融合了高度智慧與靈動狡狯的特質。它贊美主體的聰明才智和反應敏捷,同時暗示其言行中帶有不失可愛的機靈、俏皮、小聰明或輕微的世故。在使用時,需注意其褒義為主,且“黠”的程度需恰當,過重則可能偏離本意,偏向貶義的“狡猾”了。

來源依據:

  1. 《漢語大詞典》 (權威性大型語文辭書) - [可查詢專業辭書數據庫或大型圖書館]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中國最權威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 [商務印書館出版,各大書店及圖書館有售]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權威古漢語學習工具書) - [商務印書館出版]
  4. 《聊齋志異》原著 (清代蒲松齡所著經典文言短篇小說集) - [各大出版社均有版本,如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

網絡擴展解釋

“慧黠”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聰慧而狡猾,形容人既機敏靈巧又帶有狡黠的特質。該詞由“慧”(智慧、聰穎)和“黠”(狡猾、機靈)組成,屬并列式結構。

  2. 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北史·後妃傳下·齊後主馮淑妃》:“馮淑妃名小憐……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後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尤其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聰穎女子的刻畫。

  3. 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包括“機智”“靈巧”,反義詞如“愚鈍”。現代用法中,可形容人機敏且帶俏皮感,例如:“她慧黠地眨了眨眼,巧妙化解了尴尬”。

  4. 例句參考

    • 古籍例:《北史》中描述馮淑妃“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
    • 現代例:“平素憨厚的尚師傅,這回慧黠地眨眨眼睛”。
  5. 英文翻譯
    可譯為“intelligent and crafty”,強調智慧與狡黠并存的特質。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證或現代用法分析,可參考漢典(-2)或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慶保衛戰闆刀悲心鞭辟向裡裨瀛不絕如帶常玩茶錢單馬甸師丢帽落鞋獨到飯囊烽火攻過箴阙冠屦倒施鴻品猴孫王化度寺碑绛脣講談疆畛蹇馬徼墨忌恚津航鸠輯局天寬譬郎平陵轶隆盛辂客馬蓼梅福池南冠爬挲平溢輕賦儒科僧廚僧首垧林蛇角審閲斯彌松檻送湯送水泰豆踏襲挑擔子彎彎扭扭無氣分武英殿掀風鼓浪詳求香澤仙裾銜寠銷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