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魏石經的意思、魏石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魏石經的解釋

三國 魏 齊王 正始 年間石刻的儒家經典。字為古文、篆、隸三體,又稱“三體石經”。參閱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經說》、 清 顧炎武 《石經考》、 王國維 《觀堂集林·魏石經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魏石經是三國時期曹魏政權于正始年間(公元241年前後)刻立的儒家經典石碑,又稱“三體石經”或“正始石經”。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魏石經是官方刻制的儒家典籍石碑,内容包含《尚書》《春秋》及部分《左傳》。其獨特之處在于用古文、篆書、隸書三種字體書寫同一文本,因此得名“三體石經”。

  2. 字體與結構
    每字均以三種字體并列呈現,反映了漢字演變的曆史脈絡,具有重要的文字學研究價值。例如古文接近戰國文字,篆書為秦代規範,隸書則是漢代通行字體。

  3. 内容與曆史意義

    • 刻經目的是為了統一經典文本,糾正流傳過程中的訛誤,鞏固儒學正統地位。
    • 原碑立于洛陽太學,共28碑,後因戰亂多次遷移損毀,現僅存殘石。
  4. 學術研究
    清代顧炎武、王國維等學者曾系統考證其内容,現代研究多關注其古文字形與出土文獻的關聯。

注意:部分網絡解釋提到“魏石經”為成語(指僞造事實),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訛傳,建議以曆史文物相關定義為準。如需完整研究,可參考《觀堂集林·魏石經考》等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魏石經》的意思

《魏石經》是指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書法碑刻,也是一種書法藝術形式。它記錄了魏晉時期魏文帝曹丕在位時刻石碑的大字長篇書法。這一時期的書法以楷書為主,注重筆畫的遒勁和結構的完整性。魏石經是楷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裡程碑,對後世的書法藝術産生了重要影響。

拆分部首和筆畫

《魏石經》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字:魏(weǐ)和石(shí)。

- 魏的部首是邑(yì),共11畫。可以看出,魏字中邑部分為左右結構,上面是巍巍的山形,下面是城市的建築物。邑部分表示了魏國的所在地。

- 石的部首是石(shí),共5畫。石字由左右結構組成,上面是岩石的形狀,下面是可以看到的幾塊石頭。

來源和繁體

《魏石經》是由古代碑刻上的文字和字體形成的。在魏晉時期,曹丕下令将魏國的文化放在石碑上,以便長久保存。這些石碑上的文字就構成了《魏石經》。魏石經所傳世的版本是後人根據原始碑刻所整理出來的。

《魏石經》的繁體字為「魏石經」,在繁體字中,石的字形更加符合實際狀況,顯示出斑駁的石頭質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漢字的結構和形态與現代略有不同。以魏字為例,古代的魏字寫法多數是指楷書,筆畫間的連接更加流暢,每一筆的厚度和書寫的順序有所區别。古代的魏字書寫更注重筆畫的韻律和整體感。

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例句:書法家對《魏石經》進行了仔細研究,以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

- 組詞:魏國、魏書、石碑、經書、魏晉、古代、書法、碑刻。

- 近義詞:魏書法、魏碑、魏朝石刻。

- 反義詞:秦石經、隋石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