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背彎曲。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甚娘身分!駝腰與龜胸。” 元 楊果 《賞花時》套曲:“見箇黑足呂的漁翁鬢似霜,靠着那駝腰拗樁,癭纍垂脖項,一鈎香餌釣斜陽。”
“駝腰”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不同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指腰背彎曲的體态特征,常見于對人物姿勢的描述。該詞最早可追溯至金代文獻,如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駝腰與龜胸”的描寫,元代楊果《賞花時》套曲也以“駝腰拗樁”形容漁翁的佝偻身形。
兒童群體中若出現駝腰現象,可能與坐姿不當或脊柱側彎有關,建議通過姿勢矯正、運動鍛煉或醫學幹預改善。
駝腰一詞形容人在行走、站立或坐姿時背部彎曲,使身體呈現駝背狀。通常用來形容年老體衰或長時間工作疲勞所緻的身體姿态。
駝腰的部首為馬,總共包含11個筆畫。
駝腰一詞的來源與實際駝背的形狀相似。當人的身體因勞累過度或年老體衰而出現了駝背時,人們就形象地将其比喻為駝背的駝腰。
駝腰的繁體字為「駝腰」。
在古代,駝腰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相同。一種寫法是「駝腰」,另一種是「駘腰」,兩者都指代人的駝背。
1. 她因長時間的體力勞動而駝起了腰。
2. 他年老體衰,常常低頭駝背,形成了一道難以挺直的駝腰。
1. 駝背:形容人的背部呈現彎曲的弧形。
2. 駝峰:高山或沙漠中突出的岩石或沙丘,形狀類似于駝背。
3. 駝隊:以駝為載體的運輸隊伍。
1. 駝背
2. 弓起的背
挺胸直立,端正姿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