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白的意思、謹白的詳細解釋
謹白的解釋
猶敬啟,敬告。 南朝 宋 道高 《答李交州書》:“貧道言淺辭拙,語不宣心,冀奉見之日,當申之於論難耳。謹白。”《景德傳燈錄·南嶽石頭和尚<參同契>》:“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 宋 王珪 《皇帝賀契丹皇後正旦書》:“專奉書陳賀,不宣。謹白。”
詞語分解
- 謹的解釋 謹 (謹) ǐ 慎重,小心:謹慎。謹嚴。謹防。勤謹。謹小慎微。 鄭重,恭敬:謹啟。謹祝。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專業解析
“謹白”是一個文言色彩濃厚的謙辭,主要用于古代書信或正式文書中,表達陳述者恭敬、謹慎的态度。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 謹:意為恭敬、慎重、謹慎。表示說話或行文時态度莊重,含有自我約束、不敢輕率之意。《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義為“謹慎;小心” 。
- 白:意為禀告、陳述、說明。是下對上或平輩間用于告知、彙報的謙詞,常見于書信用語。《漢語大詞典》收錄“白”有“告語;禀報;陳述”之義 。
“謹白”即“恭敬地陳述/禀告”,強調在傳達信息時持謙卑、嚴肅的态度。
二、用法特征
- 位置:多置于書信結尾署名之前,如“某某謹白”,功能類似“此緻敬禮”,但更具謙卑色彩。例如明代尺牍常見“末學後進某某謹白”的落款格式 。
- 對象:用于下對上(如臣子對君主、學生對師長)或平輩間表敬的場合,體現傳統禮制中的尊卑秩序。
- 文體:多見于古代奏疏、書啟、碑銘等正式文書。如宋代公文結尾常見“臣某謹白” 。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謹白”已極少使用,僅偶見于仿古書信、學術禮儀文書或特定文化場合(如祭文、碑帖題跋),用以營造莊重典雅的語體風格。其功能已被“此緻”“謹啟”等替代。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趙和平.《敦煌寫本書儀研究》.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93.
- 苗書梅.《宋代官員選任和管理制度》.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6.
網絡擴展解釋
“謹白”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作為書信或文書的結尾敬語
-
基本含義:
表示“敬啟、敬告”,常用于信函、文書的結尾,表達對收信人的尊重與謙遜态度。例如南朝宋道高《答李交州書》中結尾的“謹白”,以及宋代王珪《皇帝賀契丹皇後正旦書》中的“專奉書陳賀,不宣。謹白。”。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書信、官方文書或宗教文本(如《景德傳燈錄》),作為禮貌性結語,類似于現代漢語中的“此緻敬禮”。
二、作為成語的延伸含義
-
詞義解析:
- “謹”:指謹慎、鄭重,強調言行的小心與克制;
- “白”:原指空白、無意義,引申為不輕率妄動。
組合後表示“言辭謹慎,行動不輕率”,強調為人處世的審慎态度。
-
文化内涵:
在傳統文化中,“謹白”不僅是一種語言規範,更被視為修養的體現,要求表達時文雅、簡潔,避免浮誇或失禮。
三、總結
- 核心差異:作為結語時是功能性詞彙,作為成語時側重道德修養。
- 現代適用性:如今多用于學術研究或古籍解讀,日常交流中已較少出現。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其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闆榜冰解壤分不緝不将娼婦嘲罵宸掖敕頭持心棰打大部頭打醋炭殿試洞察動怒杜陵屋奉和富商大賈乖應果粥翦逆交初解寃絶佳抗幹擾狼種領夾柳三變六同漏夜木威喜芝内焰澼絖屏言撲剪棄力三花樹三湯兩割山環滲合攝揚十率詩神實職送落天聽鐵搭渟淖脫距吐絢外番王枋文行出處現代化建設向心力險曲笑逐顔開遐葉挾勢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