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severance will prevail] 用绳子不断地拉,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微小的力量也能成事
《汉书·枚乘传》:“ 泰山 之霤穿石……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后遂用“绳锯木断”比喻力量虽小,日久为之,也能做成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张乖崖 为 崇阳 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鬢傍巾下有一钱。詰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 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 乖崖 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杖剑,下阶斩其首。”
“绳锯木断”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面与比喻义 字面指用绳子当锯子,长期摩擦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只要持之以恒,终能达成目标。
二、出处与典故 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该典故与宋代县令张乖崖整治盗窃风气有关:他发现库吏偷钱后,用“一日一钱”的累积效应阐明小错不改终酿大祸的道理,引申出坚持的力量。
三、语言特征
四、现实意义 该成语常用于教育、励志场景,强调微小努力的累积效应。例如:学习新技能时,每天练习半小时,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注:需注意与的“无法挽回”释义不同,权威来源均指向积极含义,故该解释可能为误读,建议以主流释义为准。
《绳锯木断》是个成语,意思是比喻方法高明,轻松解决困难或问题。
《绳锯木断》的拆分部首是绳、锯、木,其中,“绳”部给字形分类的部首为纟,读音为shéng;“锯”部的部首为金,读音为jū;“木”部的部首为木,读音为mù。
《绳锯木断》的总笔画数是12画,其中,“绳”字的笔画数是6画,“锯”字的笔画数是9画,“木”字的笔画数是4画。
《绳锯木断》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明代刘基的《施操》:“不学无术则尽如寡狗。投之于深渊,则绳之以纹线。贤之施术,则锯之以纲丝。智者施之,则断之以纲丝。”后来成为了现在的成语。
《绳锯木断》的繁体写法为「繩鋸木斷」。
在古代,还没有规定的汉字拆分和部首分类法。因此,《绳锯木断》这个成语在古时候不会被划分成具体的部首,形状写法也可能略有不同。
他在面对问题时总是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真是绳锯木断。
绳索、锯子、断木、断绳、木料
应付自如、游刃有余、轻车熟路
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举步维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