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fooled] 中了别人的奸計而受騙
不怕上當
要靠馬列主義吃飯,靠真理吃飯…不然的話,終究是要上當吃虧的。——《偉大轉變和重新學習》
受騙吃虧。《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我怎肯眼睜睜的看着你上當不説。”《孽海花》第七回:“空口白話,你們做官人翻臉不識人,我可不上當,你須寫下憑據來。” 茅盾 《光明到來的時候》:“我們不能隨便輕信,隨便盲動,隨便上當。”
“上當”是一個漢語動詞,讀音為shàng dàng,指因輕信他人或被欺騙而受騙吃虧。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因他人設下的圈套或謊言而遭受損失,包含“受騙”“吃虧”兩層含義。例如:“小心上當”即提醒避免被欺騙。
詞語結構
動賓式結構(上+當),其中“當”原指“當鋪”,後引申為“圈套”。
據清代典故記載,清河王家世代經營當鋪,因家族成員不善經營,導緻他人用不值錢物品典當高價,最終虧損。此後人們将受騙行為稱為“上當”。
文學作品
日常場景
多用于提醒警惕欺詐行為,如網絡詐騙、虛假宣傳等,例如:“别貪小便宜,容易上當。”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文學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來源網頁。
《上當》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它的意思是被欺騙、受騙或被騙入圈套。當一個人上當時,常常表示他被他人的謊言、欺詐或詭計所蒙騙,損失了財物、時間、尊嚴等。
《上當》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上」和「彐」。它的總筆畫數是12劃,「上」占了3劃,「彐」占了9劃。
《上當》這個詞在古代是由「負」和「當」兩個字組成的,意思是「承擔負債」。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引申為被欺騙或受騙的意思。在繁體字中,「上當」的寫法保持不變,但意思和用法都一樣。
古代有一種寫法是「中當」。這是一種繁體字的寫法,它通過在「當」字中間加上一個「中」字,強調了被欺騙或受騙的程度。
1. 我被他的謊言所迷惑,上了他的當。
2. 他把一部分錢交給了陌生人,結果上當受騙了。
3. 小明被一份虛假的工作機會所吸引,不幸地上了當。
1. 上當受騙
2. 上當受害
3. 上當受制
4. 上當入圈套
1. 受騙
2. 被騙
3. 蒙騙
4. 欺騙
1. 擺脫欺騙
2. 防止上當
3. 警惕欺詐
4. 智慧拆穿
别人正在浏覽...【别人正在浏覽】